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代收藏家正步入中老年,他们也与企业家一样,面临衣钵传承的问题。日前“收藏寻城记”的论坛上提出“藏二代”的概念,引起与会业内人士的关注与讨论。
收藏家刘益谦则在同一论坛上,首次回应其《松柏高立图》去年在嘉德以3.7亿元拍出后的一系列风波。“有人说我在《松柏高立图》上赚了3.7亿元,但我至今一分钱没有拿到。”他如此回答主持人曹可凡的提问。而针对有媒体指《松柏高立图》为赝品,他的回应是:“如果它是假的,蒋家后人早跳出来了,我今天可以很负责任地肯定其为真迹。”另据刘益谦透露,最终此事将依靠委托方嘉德拍卖行协商解决。
关注“藏二代”
2003年,郑重所著《海上收藏世家》叙写了潘祖荫、叶恭绰、钱镜塘、吴湖帆、陈梦家等四十余位与上海有关的大收藏家,勾画了他们各具特色的收藏经历和精神风貌。9月6日的论坛上,他提到这样一件事:他所熟识的一位收藏家的女儿在海外学习国际金融,但临近毕业突然改学书画鉴定,之后进入博物馆工作。这几乎可以作为收藏家着力培养“藏二代”的典型事例。郑重还指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如今收藏家应该考虑传承、接班问题了。
同为记者出身的艺术评论人林明杰认为,“藏二代”观念正当其时。在他看来,中国大收藏家基本上是第一代,还没有形成第二代。林明杰说:“从眼光、资金、家庭传承方面,我们这里只有一代。但这一代人要奋斗事业,还想玩收藏,让资产几何级数地膨胀。因此这代人对艺术品市场的敏锐度很强,但对艺术的纯粹性理解不够,甚至有时候急功近利,这时发展我们的‘藏二代’正逢其时。”
他认为,“藏二代”可以站在父辈的肩膀上,更纯粹、更专业地看待艺术品。
收藏地域性:
艺术水准相近,价格相差悬殊?
中国艺术品市场上,艺术家的艺术风格、藏家的买卖习惯与拍卖行的运作方式都有着地域特点。论坛上,有人提出上海拍卖行的业绩远不如北京。更有人提出南方徐悲鸿、刘海粟、朱屺瞻等人的艺术造诣不让北方王雪涛、董寿平、黄胄等画家,市场走势却一向弱于后者。
对此,刘益谦语出惊人:“海派文化是边缘化的。”此语一出,引来议论纷纷。收藏家颜明马上提出:“海派肯定不是边缘文化。海派为什么价格不高,是因为不像北方人喜欢炒作,而董寿平的画怎么能和谢稚柳比。”匡时拍卖公司总经理董国强又接着指出,拿董寿平举例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为选择的标准不对。董寿平是山西出的为数不多的著名画家,山西诸多富豪当然选择收藏本省画家的作品。因而,董寿平的画价也是市场规律所决定的。
谈到“海派”书画,董国强这样解读:“海派”名家纷呈、佳作迭出,在民国时期形成一个艺术家群落。“但群体里有好的,也有跟着群体混的人,这些混的人也不可能全贵。”董国强说。他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一个高水平群体的出现,才让“海派”书画不属于“稀缺资源”。
目前,中国排名前几位的拍卖行均不在上海。上海文人收藏的风气却流传有致,近年来更是涌现了像刘益谦、汪健等收藏家。
对于上海本地拍卖行与藏家的情况,汪健在接受采访时谈道:“中国排名前几位的拍卖行在北京。但上海有最好的藏家,北京拍场中,上海藏家是活跃力量。这个现象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