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讯 » 活动预告 » 正文

赵孝萱:没有人能长期操纵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7-20  浏览次数:509
赵孝萱: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有限公司学术研究部总监。台湾辅仁大学文学博士,中央美院艺术管理研究生。曾任香港汉雅轩画廊北京代表,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展览总监,北京大学现代艺术档案总监...


赵孝萱

张晓刚《血缘──大家庭:全家福2号》 1993年 油画画布 画框 110×130厘米

刘炜《狗》 1995年 油画画布 画框 170×150厘米 成交价:1146万元
       赵孝萱: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有限公司学术研究部总监。台湾辅仁大学文学博士,中央美院艺术管理研究生。曾任香港汉雅轩画廊北京代表,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展览总监,北京大学现代艺术档案总监,合艺典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总监等多家艺术机构重要职务。长期关注中国艺术市场发展,行业资历完整,执行过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的藏家养成计划,为高端客户主持艺术沙龙讲座及活动,引导客户进行投资与收藏,著有中国艺术市场入门书《艺术收藏投资的70个问题》。

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回头来看,当代艺术市场的启动,也不过才十来年的时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来声名显赫的当代艺术F4等人也不过是不安分的艺术青年,日后屡创天价的作品在当时并无市场;即使到2000年左右,在外部资本的关注下已经有了起色的当代艺术的市场,低迷还是常态;但2005年至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行情迅速开始启动,成交总额逐年呈爆炸式增长;在2009年短暂的回档与调整之后,2010年至今,市场又有一波新的行情。香港苏富比春拍历来被看作是市场的风向标。2012年4月初的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春拍吸引了众多的眼球,这次拍卖有天价,有赔本,有流拍,亦有600万的“新势力”——这些都是市场的表象,如何透过表象了解到当代艺术市场的背后所蕴藏的趋势?本刊为此专访了长期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的赵孝萱博士。

天价背后的秘密

记者:2012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国当代艺术板块,张晓刚1993年作品《血缘──大家庭:全家福2号》以5,218万港元成交;方力钧作品《1993 No.4》以2,866万港元成交。两张1993年的作品,在当时的成交价也就几万块钱,如今却以数千万计。媒体上的天价数字确实具有宣导性,数字背后有些什么?

赵孝萱:到底是什么机制造成一个艺术家的作品炙手可热到甚至出现天价?这其实是一个关于艺术家的声誉与价格到底怎样形成的问题。会出现天价的作品要具备:第一,艺术家必须有明确的艺术史定位;第二,这件作品是否为重要时期的精品;第三,是否有完整精彩的收藏历史。
大约才十几年前,张晓刚的作品还只能卖出5000美元,但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张晓刚1992年的画作《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以5,218万港元成交,刷新了张晓刚作品世界拍卖纪录,这张画被认为是张晓刚艺术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这幅作品曾在1994年广州嘉德春拍会上亮相过,当时成交价仅仅是2.53万元。2011年香港苏富比春拍尤伦斯专场张晓刚的《生生息息之爱》,又成为首张过千万美元高价的当代艺术作品。

 张晓刚的天价是怎样形成的?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首先,1992年,香港汉雅轩负责人张颂仁发现了当时在四川美院执教的张晓刚。张颂仁买下了张晓刚当时工作室里所有20多幅作品,随之展开一系列走向国际的展览,展览国际性之强是同时期艺术家中所少见的;其次,一级市场经纪人多,筹码稳定。除了张颂仁,在不同时期与张晓刚合作过的画廊,从法国巴黎法兰西画廊、韩国Artside画廊、纽约Max Protetch画廊,到佩斯北京画廊等,几本都是具有国际推广经验的画廊。这类画廊基本保证市场操作的规范性,不致出现大规模抛售行为。张晓刚没有过早与二级市场发生任何关系,因此长期价格稳定;第三,张晓刚拥有全球大藏家群体,像乌里·希克、尤伦斯夫妇、萨奇、奥利弗·斯通,古根海姆美术馆等很多机构也有收藏;第四,全球市场的价位稳定后,全面带动区域市场的价位,产生差价,造成抢购,推升价格;第五,艺术家张晓刚本人的艺术史的高度。

 苏富比厉害的地方在于弄到了精品。艺术家的巅峰跟低谷时的价格肯定是不一样的,作品的重要性跟精致程度都是有差别的。是不是重要时期的重要代表作,是不是重要藏家藏过,都会影响到是不是天价。张晓刚在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中完全是胜出的,且一直有稳定的藏家推动,全世界最重要的画廊都在代理他——其实藏家的眼睛是雪亮的。

市场就是个大筛子

记者:张培力1985年作品《水中的泳者》、王广义1989年作品《黑格子:艺术家妻子》、毛旭辉1991年作品《家长系列:黑色古钟1号》、祁志龙《消费形象37号》、杨少斌《无题》、俸正杰《中国肖像系列》、周春芽《绿狗》雕塑、张晓刚2001年作品《失忆与记忆系列》、刘炜1994年作品《游泳》、刘野《竞赛》《完美构图》等等,一些大牌艺术家作品遭流拍,有人认为85,89艺术思潮的市场梳理已经结束,请问赵老师怎么看?

赵孝萱:作品流拍有很多原因,不能简单把流拍解释成市场不行。委托方的底价太高,或者这件作品不是精品,这是两个主要原因;还有一种是没有很多的著录、收藏的记录或者明确的展览记录,也都有可能造成单件作品的流拍;当然也有大家对这个艺术家的后市看坏,这是最不好的一种结果。

有人认为这是“85,89艺术思潮的市场梳理已经结束”,而我认为这是市场的“分道扬镳”。当时的“玩世现实主义”、“艳俗”系列等等艺术派别,当时学术梳理是把这波艺术家统统都归进去,可是问题是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有同等的学术高度或者是艺术深度,2006、2007、2008年当代艺术的行情说得难听点就叫“鸡犬升天”,就是所有的人都一块儿上去了。市场处于震荡之时,“体质不好”的艺术家与作品会禁不起震荡而大幅下滑。市场是很残酷的,就像个大筛子,会把很多人筛除出去,这是很残酷的事情。

2011年的苏富比拍得好是因为尤伦斯专场,大家喜欢去买尤伦斯的东西,代表着流传有绪。流拍现象是个很复杂的现象,毕竟今年大环境观望的气氛比较浓厚,大家不是那么敢于投入,可能会造成不是精品的大家就不会去追逐的现象。谨慎、持平——这是我给的今年艺术市场的关键词。

记者:岳敏君1994年作品《划船》,曾于2010年11月在香港佳士得以466.12万RMB成交,时隔一年半后以284.55万RMB成交;王劲松1992年作品《大扫除》,曾于2010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以96.8万RMB成交,时隔2年后成交价60万RMB;李山1995年作品《胭脂系列》,曾于2010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以96.8万RMB成交,过了两年以89.4万RMB成交……赵老师怎么看市场中的这些“赔本的买卖”?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赵孝萱:市场经过了激烈的淘洗,从2009年有些人已经出局了,这一次就很明显的可以看到有些艺术家的表现已经开始不稳,可是还有比他们更惨的一群人。

 当时完全是以投资心态进来的买方——倒买倒卖的“投机者”,对当代的某些艺术家开始出现信心危机,所以,只要能够变现,即使折一点也要卖出去。“赔钱脱手”这种情况反映了买家信心不足。前几年的“鸡犬升天”,现在经过市场几轮洗牌后有些艺术家就会掉下来,买家会通过这几年的学习观察也能看清这个趋势,所以有些人就认赔赶快变现。

前一波的行情从06、07年上去,吸引了很多的投资客,或者以投资为名进行投机行为的这些人,这一次正好把这些人再筛出去。市场的重新洗牌、调整会让艺术市场更加健康、健全,真正形成以藏家为主的市场。未来还会继续洗牌、调整,让不懂当代艺术的先出局,让真正喜爱艺术品的收藏家继续留着。

没有人能长期操纵市场

记者:这次香港苏富比春拍,微博上热议贾蔼力的一件作品(《苍白的不只是你》三联作)拍到了6,620,000港元,70后艺术家一张画600万?是不是有点夸张?有人认为这是市场炒作:“是好作品,拍100万左右还差不多。”有人则说“收藏当代油画的都知道买一张贾蔼力的画难”。赵老师怎么看?

赵孝萱:现在可以很明确看到有一些“60后”、“70后”艺术家上去了,这一波人像张恩利,王兴伟,王光乐,贾蔼力当然年龄比较小了。这些人都还行,市场不是说完全绝望,因为前一波实在是太乱了,筹码凌乱,各种凌乱。这些人都是绘画性挺强的,就是学术根底挺深,然后再加上每个人都有稳定的代理机制。贾蔼力是站台中国,伊比利亚代理,王兴伟是麦勒画廊代理,王光乐是佩斯北京空间、北京公社,张恩利一直都是香格纳。这些艺术家都有长期稳定的画廊代理,由国际操作经验的大画廊在代理,长期一直都有很稳定的买盘,有稳定的推进力度加厚度。

是不是炒作你并不知道,就是资金或者是资本的意图我们是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只能看到600万这个结果。平心而论贾蔼力《苍白的不只是你》这张画不但尺幅大而且重要,确实画得不错。

通常讲一个艺术家他为什么会在二级市场出现高价,开始一个艺术家在一级市场推,可能有10个藏家手里有贾蔼力的画,大家会注意关注这个艺术家,慢慢画廊就没画了。一旦出现求大于供的现象,作品就会进入二级市场的拍卖领域竞价。10个人去竞,大家都想要那一张,价格会往上攀升。我的判断是这些人都是长期在一级市场一直很稳定的藏家,因为画廊做的工作够,铺垫已经到位,大家对艺术家是有认可的,所以有代表作或是精品上到二级市场后,会造成竞价的关系。不一定看到高价就是泡沫、炒作。

关于“炒作”。没有人能操纵市场,如果市场能操纵,这市场迟早完蛋。自从艺术市场一片红火之后,炒作、炒家、泡沫与投机就成为常见词。其实,不只是艺术品,任何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都会有某种程度的运作。如果找到合适的精品,掌握市场的供需关系,加上大力宣传造成声势,引导价格上升,炒作只是运作市场的方法之一。如果是良性的运作,对市场的热度与发展反而有帮助;恶性的炒作,才会让市场的荣景终至泡沫。

 如果今天有批好作品与潜力艺术家,有人结合艺术论坛、艺术网站以传媒姿态宣传,又结合时尚财经艺术媒体报道成为时尚话题。接着举办美术馆大型展览、结合大型拍卖公司作专拍或封面。而这过程,就是艺术品的增值过程。如此制造气势,塑造预期涨价的心理,让藏家觉得这些是重要作品,坚定藏家的购买信心,深怕自己买不到,乐意继续追高,这叫运作。如果反之,去包装某个不知名画家,把很差的作品推向市场,成交都是自己承接的虚假记录,那最后就是所有画套在自己身上,后继无人,最终导致价格崩盘。
拍卖的价格,只要有人愿意举这个价,只要存在的,就是合理。全新的版块在第一市场蕴酿几年,逐步累积买家,在二级市场零星出现后,会有人找几个冒头艺术家的大件作品往上急拉,吸引话题眼球,造就新的市场明星。但这明星身份是否能持久,变成市场不倒的常青树,还得看艺术家个人底蕴与厚度的造化了。

因热爱去投资艺术,而不是因为钱

记者:有人微博上说:“近7年的市场史告诉我们,喜欢钱的比喜欢艺术的人多。”赵老师同意这种判断吗?您怎么看?如何正确引导当代艺术爱好者的收藏、投资理念?

赵孝萱:非常同意,别太鼓吹艺术投资,因为投资关注的重点是钱而不是画。艺术投资这赶时髦的风气对市场的引导非常不好。艺术投资,是要透过艺术来赚钱;艺术本身是个过程,而非最终的目的。如果全民搞艺术投资的结果,会是人人谈艺术却不关心艺术,人人买画却没有文化。所以,如果买家全为投资而来,表面看似蓬勃的艺术市场,却反而是文化与审美缺失的一大片荒漠。

的确是喜欢钱的比喜欢艺术的多,之前很多人进这个市场也不是真喜欢,也不是真懂,所以很多人被套住,今天再经过一轮的淘洗,真正喜欢并懂当代艺术的人进来,这个市场可能才会更好。中国等到哪一天喜欢艺术比喜欢钱的人多了,那才能叫文化大国。

我们绝不能去批评想从艺术品赚钱的企图,因为赚钱的动机本身没错。我担忧的是媒体去宣导艺术投资,让人民误以为艺术是能一夜致富的,是能不劳而获的。如果只是为挣钱,那买画是最难挣的一种方式,如果买到假的,立刻血本无归;选错艺术家,画永不升值;买得太贵,立刻被套牢。想从艺术品赚钱太不容易了。

前一轮市场可能让很多人受了伤,心理层面受了伤,开始有点无所适从。以投资为目的的和以收藏为目的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收藏就是喜欢,藏家看中的是艺术品带来的长期收益和保值性,以及艺术层面上的文化享受;投资者看中的是艺术品短期的效应和变现性。很多东西都比艺术能更快赚到钱,大家现在还有点看不清楚,不像近现代,现在来说当代艺术的收藏还有点太早,看不太清楚搞短期投资风险就会很大。最好的是以收藏的心态得到投资的结果;最糟糕的是以投资的心态却有了收藏的结果——这最悲催了。

挑自己喜欢的,具有当代性意义的,又能打动自己的,由稳定的画廊推介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慢慢慢慢稳定地买,相信5到10年会挺有回报的。如果买画没有一点金钱以外灵性或精神的需求,那真不必买画。而且买画,别靠耳朵,要靠眼睛。艺术,如果跟眼睛无关,跟心灵就无关了。一张想收藏的画,必定是从灵魂深处喜欢的。收藏一张画不只拥有那张画布或纸,而是必须去体会这件作品所传递的精神价值。拥有一件好艺术品,能感觉自己活得与众不同。

 

 
 
[ 艺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艺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