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 油画·麻布 80cm×100cm 2011年
年近九旬的张功慤(读音què,同“悫”)师从中国现代油画奠基人吴大羽40多年,是吴大羽的关门弟子。60余年来,张功慤一直默默地在他的绘画王国里独自寻觅,丝毫不受外面的世界影响,哪怕在思想受到禁锢的年代。而与他同时代、同师承、有着相同的艺术理想的画家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都已经被称作艺术大师,张功慤的名字却鲜为人知,而他此前也未在国内举办过个人展览。
自我边缘化成就的艺术
张功慤1924年10月出生于上海,在他身上,有着那一代人的自省、自谦和独立。他在抗战时考入内迁重庆的国立艺专,跟随吴大羽40多年,定居在上海的时候,张功慤与吴大羽的住处只有两站路的距离,羽师晚年的凄凉光景映照在张功慤的心里,恩师的真诚为人和艺术追求也映照在他的心里。
1950年代,在一次绘画工作中,张功慤用了印象派风格的光影效果绘制领袖画像,遭到了严厉批评,他认为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气质已不适应当时泛政治化环境,便主动离开了当时苏联写实主义绘画一统天下、文艺思想禁锢的美术圈。自我边缘化使他的个体艺术创作始终保持着自由奔放。不受约束的现代艺术气质,崇尚心灵书写,反映在画面上就是对结构、色彩驾驭自如的把控。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所具备的“学术独立,思想解放,情感真诚,创作自由”在张功慤老人身上,得到了印证。
很难想象,一位九旬老人的情感表现在画面上竟然如此挥洒和斑斓,淋漓的笔意在张功慤,是潜意识中的感悟。吴大羽门下弟子领受着尊师的想法,各自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张功慤的绘画受吴大羽的影响,意义却在吴大羽的领域之外,“所谓技巧,技是可以教的,巧却是不能学的,来自个人的领悟。我的抽象概念的种子,萌芽于长期封闭着的抽象文化古国之中,成长在自我无援的内心世界里。”
《眺》(局部) 油画·麻布 80cm×100cm 2011年
“来的都是自发的观众”
1940年代初,那时的张功慤刚刚开始探索抽象画,其创作的《深色中的白色》颇为自得,画面上黑色的重重包围中有一抹白色突围,意喻着黑暗中的光明。
1960年代,当时的政治气氛风云诡异,绘画作品往往被冠以莫须有的“罪恶”含义,张功慤的许多作品被他抢在红卫兵进门之前自行撕毁,浸入浴缸。他心爱的转型之作《深色中的白色》,被他用剪刀剪开,却又实在不忍心扔掉这些碎片,便又偷偷藏起。直到1990年代去美国办展览之际,张功慤在大都会博物馆展厅内把珍藏多年的碎片一片片按原样拼接起来,完整地拼出了一幅中国艺术家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
中国从来没有一个画家不卖画,也没有一个画家不进入市场,张功慤60余年的油画创作却从未将作品以商品形式换成金钱。或者出于不屑,或者出于不舍,他不同人谈价钱,他把作品当自己孩子一般深藏于室,连做展览公开示人,都不是太过积极。
张功慤说:“贝壳没有心,我的名字是贝壳里的一颗心。”经过岁月的历练和打磨,这个贝壳里的心光洁、圆润,营造了属于自己的现代绘画独立王国。
4月27日,上海美术馆将举办这位九旬老者的首次大规模个展,展出60余幅油画作品,10余幅墨作品。
60余幅油画作品包括《百合》、《影》、《姿态》、《激荡》等。据收藏家郭庆祥介绍,将于4月27日举办的画展开幕式,来参加的人没有一个拥有官方头衔,“来的都是自发的观众,为了张功慤的艺术而来。”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