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以回顾刘国松60年从艺历程为主题的“情系故里——刘国松·八十回眸”现代水墨作品展近日亮相山东青州。通过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66幅,展现了艺术家创作风格的变化和对于中国水墨画的现代探索。刘国松向青州市博物馆捐赠了一幅他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的现代水墨代表作。
刘国松开创的现代水墨之路并非一条坦途。他1955年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与几位同学一起成立了台湾艺术史上重要的画会之一“五月画会”,秉持“向西方艺术学习”的思想,发起了现代艺术运动。他所反对的传统恰恰是把传统简化和僵化的惰性传统,在此基础上,他把抽象表现主义因素与山水精神相结合,初步创造了中国水墨画的新传统。
1959年,基于强烈的民族意识,他认识到一味依附西方文化的弊端和盲目性,其思想由全盘西化转为中西合璧,写下了“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抄袭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的座右铭,并最终重拾纸墨,开始从事水墨的革新,倡导“中国画的现代化”。上世纪70年代,他提出“革中锋的命”“革毛笔的命”以及“建立20世纪中国绘画的新传统”的口号,在当时的创作理论与实践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历经几十年的探索,他发明了“刘国松纸”,创造出了拓墨法、水拓法、渍墨法等现代水墨艺术语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所发明的技法,无论撕纸筋、拓墨、狂草、水拓、渍墨,无不发挥了中国材料的优势,符合中国“天人合一”的精神,是古代笔墨语言之外的自然天成的水墨语言。评论家薛永年认为,刘国松的半抽象的水墨语言成功地表现了“惟恍惟惚其中有象”的宇宙观和“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文化精神。他的艺术具有鲜明的走向现代的自觉,这种自觉表现为:既是现代形态的,又是中国特色的;既是民族的,又是在世界语境中便于沟通的。
几十年来,刘国松不遗余力地在世界各地推广现代水墨画,受邀到世界各地举办个展80余次,其作品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全球50余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从台湾到东南亚,从香港到内地,现代水墨逐渐获得美术界的认同与尊重,并逐渐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