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荷兰南部城市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第25届欧洲艺术和古董博览会的规模全球第一,本次展览会的报告称,中国已在去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艺术和古董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达30%。在过去两年,随着全球经济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复苏,全球艺术和古董市场有较大恢复。据了解,我国国民财富的增长和货币扩张极大地推动了艺术品和古董的投资热潮,更是在房地产调控中热潮翻滚,各式人等纷纷介入。
收藏市场陷入鉴定漩涡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早已成为投资理财深入民心的至理名言。但是,古玩热的同时,也滋生出不少以假乱真、仿品鉴定为真品的案例,日前,央视3·15曝光了记者从潘家园花了30元买的现代仿碗,而到拍卖行可以鉴定成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古董,鉴定价值不是由所鉴定的物品价值衡量,而是由肯出多少钱买鉴定证书来决定。
除此之外,天津等地的文交所更是通过采用艺术品股票化的交易方式制造了投机高价,成为全球最大艺术和古董市场的中国,交易的含金量有多少,还真得掂量掂量。
鉴定里的漩涡
这些年,全国都兴起了一股收藏热,许多城市的古董市场十分火爆,如果说是人们生活富裕,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层次提高了,的确是好事。艺术品尤其是一些古董,凝聚了先人或一些大师的智慧和心血,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收藏古董,陶冶情操,研究古董的过程中文化修养也能提高。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如果收藏过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古玩行里有个行话叫“打眼”,就是看走了眼,买到了赝品,还有一个行话叫“捡漏”,就是用低价买到了好东西,捡了个大便宜,在古玩市场,一夜暴富的故事也不是没有,正是因为这种高回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艺术品市场,收藏也是越来越热。
正是因为收藏过热,导致问题的出现。从去年到今年的央视3·15两次曝光了虚假鉴定的利益链条,只要给出鉴定费,几十元买的普通瓷器就摇身一变,成了价值20多万的光绪仿品,身价一下就翻了上千倍。如果开鉴定证书,只要多交钱,还可以写成康熙官窑,身价立即变成上百万元。可见,鉴定证书是多么的廉价和随意,更毫无权威可言。
鉴定价格随意定,拍卖假古董也被频频曝光。从著名画家吴冠中的所谓名作《池塘》,到富商谢根荣用零散玉片拼出的“金缕玉衣”,再到“汉代玉凳”,在拍卖公司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一件件假古董露出了原型。
而假古董之所以频频出现,拍卖公司往往依仗的就是“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这张“免死金牌”。同时,拍卖法还规定,拍卖公司有权保护委托人信息,也就意味着拍卖公司可以拒绝提供赝品的来源。因此,拍卖品的真伪鉴定也就变得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了。
有关专家认为,拍卖行都是获得资质的企业,理应具备对拍品真伪的鉴别能力,如果自身不能够辨别,应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凡对拍品不能证明其真伪和合法性来源的,应该给予撤拍,而不能总拿免责条款充当“挡箭牌”。
江苏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主任朱德茂曾表示:“作为拍卖行,不能因为有一个法律上的免责条例,而去对它所要拍的饰品就不加以鉴定,不加以要求,我觉得从将来一个趋势来讲,肯定不会这样去做。它要想做大、做强,做得有信誉,那必须要对它所拍卖的拍品进行严格地鉴定,这样不单对它自己,对来参加拍卖的购买人也是一个信誉的保证。”
鉴定乱象的根本在于制度缺位。正如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所言:“二流的制度,好于一流的人。”
与金融联姻是福还是祸
国内不少地区出于推进产权和商品市场发展的初衷,纷纷设立了一批从事产权、股权、林权、矿权、排放权、文化艺术品、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等交易场所,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也在其中,一度达50家以上。于是,艺术品股票在金融尚不发达的中国应运而生。
2011年1月26日天津文交所首批标的上市。天津画家白庚延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和《燕塞秋》拆成600万份和500万份,首日1.2元开盘,最高至2.16元,收盘价2.03元和1.91元,成交额730.84万元和680.64万元。2012年1月30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1.23元,成交额0.04万元;《燕塞秋》开盘价和最低价1.18元,最高价和收盘价1.23元,成交额1.22万元。如果说股市10年零增长,那么,艺术品股票一年就回到了原点。与2011年3月24日的最高点相比,前者蒸发1.0482亿元,后者蒸发8660万元。
就在拍卖成交价节节攀高之际,艺术品股票始终处在下降通道里。《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发出后,这一趋势更难有扭转的可能。文交所自身也面临重新定位的抉择。
据了解,2月12日,天津文交所发布公告称,交易所将优化股权结构,并确定由国有企业控股,相关实施细节正在抓紧落实中。而根据人民网近日报道,天津文交所的股权重组事项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国企控股已成定局,相关实施细节正在抓紧落实中。消息称,这将为天津文交所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