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图局部
步入2012壬辰龙年,舞龙灯、赛龙舟的传统民俗,拜年问好中的“龙马精神”、“龙腾虎跃”等成语,与“龙”有关的方方面面均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议内容。龙,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情感渗透于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国人为尊为荣的图腾。而中国的龙画是从何而来的?画龙的高手又都有哪些呢?新年伊始,笔者跟大家一起畅谈一下中国绘画史中龙画的奇闻轶事。
早在8000多年前,兴隆洼文化的查海遗址
若想见得龙画之真迹,当推南宋陈容的传世名迹《九龙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画卷中,“飞龙腾跃盘旋于云天之中,须目贲张,足爪奋攫,云气缭绕全身,身躯时隐时显,具有凌云驾雾的磅礴气势”。可以说,这件古代龙画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至今很多画龙者仍沿袭他的画法。再看近现代画龙高手,不得不提及常州的房虎卿,擅绘墨龙,与画虎的张善孖齐名,有诗评价之:“善孖虎与虎卿墨龙可谓二难并。”以至齐白石大师也画过一幅龙图(现存德国汉堡博物馆),其画风颇似虎卿。
有关于画龙的理论也仅见于北宋董羽的《画龙辑要》,提出画龙要注意“三停”、“九似”,归纳为“自首至项,自项至腹,自腹至尾”和“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爪似凤”,成为画龙的法则和形象注解。而后,宋代画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之中也略有提及。宋以后,尤其是明清,龙的形象标准基本形成定式,并有了一套程式化形式。
从古至今,相比于虎、马等动物,专门画龙的画家并不多见,笔者认为有其中几个原因:其一,千百年来,龙为帝王和统治阶级所专有,封建制度下的森严等级,是不允许普通百姓画龙、挂龙画的;其二,龙代表的是权力、地位,与很多文人雅士所崇尚的恬淡雅致、与世无争的追求有些许出入;其三,龙是智慧的中国古人所虚化出的形象,若想把龙画的尽善尽美,实在难以为之。从年前本报举办的“国粹生肖贺新春——中国书画名家生肖作品展”中看到,十二生肖中,画龙者确实不多,这估计与原因之二三有些关联罢。
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龙形图案,至此,我们找到了龙的原型。纵观龙画的发展史,龙的形象在“汉唐时多呈兽形,宋以后渐变为蛇形”。相传,最早画龙之人是“叶公好龙”中的叶公,虽然在刘向的《新序》中,叶公成了口是心非的虚伪之辈,但他擅画龙确有此事。之后,三国时的曹不兴曾为吴主孙皓画过《青溪赤龙图》,画卷传到了南朝刘宋,文帝在位期间,干旱成灾,以此画置于水上祈雨,顿时大雨倾盆,虽为传说,但足见其画龙之传神。后又有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善画龙,传其所作的《洛神赋图》中,云车前有六龙并驾,另有一龙从水中跃起,颇有气势。说起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画龙高手应该算是南北朝张僧繇。据唐朝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载,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白龙,画完后,却不给龙点眼睛,说点了眼睛龙就会飞走。众人不信,非让他点。结果,画完眼睛的两条龙飞天而去。从此,张僧繇声名大噪,“画龙点睛”的成语亦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