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最近对安徽省当涂县陶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一座战国土墩墓。战国土墩墓在安徽还是首次发现。
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宫希成介绍,这个战国土墩墓,长径约23米、短径约18米。土墩墓主要在西周至春秋时期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发现战国土墩墓,在安徽还是首次。在出土的40多件珍贵文物中,主要有陶器和原始青瓷,同时还发现了一颗“蜻蜓眼”玻璃珠,这一“舶来品”见证了中外文明交流的历史。
据文献记载,“蜻蜓眼”是古代一种饰物的俗称,为玻璃制成,公元前2500年人造玻璃首次出现于西亚及埃及,最早的用途是制造珠饰,先是出现单色玻璃,1000年后又出现彩色玻璃。公元前15世纪玻璃珠上开始有彩斑条纹或点状图案,公元前10世纪,开始在玻璃珠母体上镶同心圆,制造出“眼睛”效果的镶嵌玻璃。春秋战国时期,游牧民族将这种镶嵌玻璃珠由西亚带入中国。
“眼睛”文化据说发源于西亚或印度,多盛行于从事畜牧的草原民族,认为“眼睛”有避邪功能。游牧民族在迁徙的路途中,身上佩戴这种镶嵌玻璃珠,一方面为了避邪,另一方面随时可以用来交换所需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