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 » 名家新闻 » 正文

水墨如何随时代——对话陆春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5-07  浏览次数:3170
陆春涛,1965年生于上海崇明岛。1984年至1986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美术专业班。现为《美术天地》杂志艺术总监,上海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

【陆春涛简介】

陆春涛,1965年生于上海崇明岛。1984年至1986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美术专业班。现为《美术天地》杂志艺术总监,上海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

白家峰(以下简称“问”):此次对话你这样一个有创作风格和角色的艺术家,试图从当代艺术这个角度对你的创作寻找一种新的阐释可能。而其前提在于我们处在一个相对宽泛的水墨领范畴讨论创作,因为后者的包容性较大,其中会包含一些和当代艺术观念上相通,可以互相通约的部分,对此可否谈谈你对今天水墨画的认识?

陆春涛(以下简称“答”):当代水墨艺术家对当代水墨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我的理解就是所谓的“当代”从艺术家本身来说要表现首先是你表现的不管是图式,还是语言,必须靠近当代审美的情趣,审美的意识,包括观念和方法。而我们水墨画再宽泛,你也是中国水墨,中国画,中国画在整个艺术领域里边还是有它的特殊性的,其中最重要的传统核心并不是笔墨,而是一种精神,我个人追求的,是我理解的中国水墨的东方性,即所谓的民族性。再具体一点来说,我追求东方的意境,在以前就是诗情画意,这种境界古今是相通的,只不过古人可能是小桥流水,而我们今天需要找到新的载体,比如说我画的荷塘,同样的荷塘你也能赋予它一种诗意、诗境,我理解为东方性,这个是作为艺术家的心理。这是其一。

其次在作品最终的受众上,我的作品受众肯定是今天或者将来的热,我认为这个就是当代。其实抽象试验的当代水墨虽然形态上更“前卫”,但是受众也更有限。而艺术,应该是可以逐渐为更多的人所接受的。李小山曾经给我写过一篇文章,说我一只脚跨出了传统的门槛,一只脚在传统的门槛里就是不出来。对此每个人理解不一样,我还是在追求一种新的意境,这种新的意境不是在古人的脚印下走出来的,应该在这个上面有所突破。

问:你刚刚提到的概念就是要面向未来,我们知道今天水墨毕竟是一个从传统中走出来的领域,从国画的概念到水墨的概念,一直就是想试图摆脱一种已经积累下的文化包袱的东西,你所提的面向未来或者确信对未来还能够留下点儿什么,这个自信来自于哪里?

答:这个自信,来自于我的综合。我由于之前的工作经历的关系,在创作中往往自觉地融入某种设计感,事后我发现,所谓的当代,一个明显的视觉特征就是都带有一点设计性。所谓的新意、创意,其实都来自于思想,不是说颠覆,至少是有创意的,一个艺术家肯定是从某一方面追求突破,比如林风眠先生把油画的元素转换为国画,虽然一开始人家看了觉得跟油画差不多,但是他毕竟融入了很多中国画的元素在里边,毕竟是糅合、打通的,所以今天才被承认,吴冠中也是一样。

问:你刚才提到设计感,以及荷塘在表现对象上的突破,这对改变一些传统国画的审美经验是有帮助的,同时这些母题也还是从国画里边走出来的母题,可见你在继承与创新上时是有所取舍的。

答:你刚才说得很正确,我无论现在怎么在实验,都在传统里面突破,因为我是从传统走过来的,是下了功夫了。你叫我颠覆一切,完全做成概念的,我目前肯定不做,我始终认为中国水墨还是需要有传承、发展的。比如说我画荷塘,就会追溯宋人怎么画,明清的人怎么画,工笔如何,写意如何,当然荷塘我跟古人也不一样,第一我是营造的氛围,注入了西洋画的元素,注入了摄影的元素、光影的感觉,当然也注入了设计的元素。然后从构图来说,古人讲究用笔,讲究每一个花瓣的表现,我更注重把荷塘画成一种风景。

问:简单来说古人是见荷不间塘的。其实荷塘这个概念,在古人的绘画体系里并没有,荷塘这个词本身是一个白话文的名词。今天我们回忆起关于“荷塘”的文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像你刚才谈的摄影感、光影感觉或者对于整个空间营造,主要还是在视觉呈现上的特点。你刚才提到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就是诗情画意。但是我们传统上讲诗情画意,或者说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它成立的一个前提是古典的绘画图像和古典的文学文本之间是通约的,如果我们今天再谈诗意,把绘画的东方性在一定程度上归结为诗意,那就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即你用古诗向古人解释古画,他们是很很理解的,你用古诗向现代人解释古画他们就难以理解,因为他们对古诗本身就缺乏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审美经验。

答: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有所尝试。在去年出版的《荷塘——陆春涛新作》中,我请了一些朋友和我自己一起写了一些、配了一些诗,这个诗就是现代诗,你说艺术家把所有的都想得很完善,那不现实,因为艺术家最主要的还是在图式上考虑得相对比较多一点,我对古典的理解也不是说跟古人完全一致,也不完全背离古人,笔墨还是笔墨,诗情和画意承载的都已是现代的“荷塘”,简单来说用发展中的诗去解释发展中的画。

问:刚才我们谈论了作品的整体感觉,那么在具体的作品形态上,你的“荷塘系列”有哪些主要的突破?

答:其实我还比较注重传统的韵味和感觉,从画面的总体感或者说从思想上没有彻底背离传统。现在荷塘这一批作品,用笔用墨我还是蛮注重的,有时候因为我色彩用得比较重,遮盖了墨色的效果,我甚至会通过对黑颜色的强调让画面里面呈现一种墨色的效果。此外我还是蛮注重中国画里面的线条,虽然我在画面趣味上追求中西融合,但是我每一幅画几乎不用其他的工具,全部用毛笔完成,那是一种习惯。今天的情况和十几二十年前不同,现在资讯发达了,不可能再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来创造神话,所以现在的关键不是你借用到什么方法,而是你如何用这种方法去更好地挖掘传统。

问:你提到中西融合思想是你在寻求某种突破时主要的方法论来源,历史上从林风眠、吴冠中到现在,都是在走这条调和之路的道路,你认为这样一种方法在今天,在创作水墨画上是否依然生效?

答:我理论上没有研究得太多,举一个反的例子来说,毕加索之所以成为毕加索,也因为他吸收了很多东方的东西,他特别喜欢齐白石的东西,可见调和是共同的需要,不是单方面的。中西调和,不是把中国画完全搬到油画布上去,中国当代水墨的特性不能改变,所谓调和肯定是舍短取长。中西调和,最成功的还是吴冠中跟林风眠,诀窍在于他们是找到了打通中西绘画的共通点。今天,世界正在不断缩小,咨讯也越来越发达,信息的壁垒逐渐打破,在这样的背景下,融合的道路一定会越来越宽。

问:你之前一直强调材料可能变化,最核心的是精神,精神传承有很多途径,在你看来你还是比较主张或者说更习惯、更喜欢的是一种把精神的传承和形式的传承结合起来。当然在形式传承的基础上可能在表现力和表现形式上,在表现技法和呈现感觉上有所突破。

答:艺术家的创作首先是要给人看的,这些看的人要喜欢。作品得经得起时间和不同时代人的考验。我希望我的画二十年以后依然有人喜欢。二十年以后看我画的人是否跟我有共鸣,这个是我要考虑的问题。

问:你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国画领域,我们大多数画家都有这样一种本能或者自觉,觉得传统就是好的,他们长期以来接受传统的熏陶,并且能够在当中获得美感,所以相信这是正确的。但是今天年轻人的视觉经验的现状是什么呢?伴随着网络科技、屏幕资讯的发达,虚拟技术的进步,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屏幕去接受强度更高的,更具冲击力的,活动的、色彩更丰富的视觉经验和图像,在这样一群今天的年轻人当中,其实传统绘画的视觉经验对他们的感召力,至少在他们感官上的刺激力是在弱化。我们不否认也许伴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伴随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他们会回过头把有传统美感的东西拾起来,但是大的趋势不会改变,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二十年前,发自内心的喜欢传统绘画的人是一大部分,二十年后发自内心喜欢传统的肯定是一小部分,但是这些图像也不是说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也有传承过来的,什么叫演变?现在有好多人坚持传统,我不是说不坚持传统,坚持以后要发展,说传承,传了要有承,承了还要发展,今天的艺术,要符合现代人的视觉需要和审美需求,符合人们生存环境的需求,脱离了现实的公众需求,去奢谈传统与革新都是没有意义的。

问:在你之前的文本论述和谈话中,反复引用石涛讲过的名言“笔墨当随时代”,但是,一旦当笔墨随不了时代的话,你是选择要笔墨还是要时代?

答:“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肯定是千真万确的,当然更本质点来说,思想随时代是最正确的。所以,如果当笔墨跟时代、思想冲突、矛盾的时候,肯定因为笔墨有了替代品,可能就是机械,可能是鼠标,可能是数码,总之有替代的东西。几年前我在欧洲做展览的时候,就看到有一些艺术家,本职都是司机什么的,他去弄装置、拼贴等,就玩这些东西了,当然坚持传统笔墨的人肯定有,但是大方向就是“思想随时代”。

问:像你现在荷塘系列,有没有设想过它会往哪里走?

答:我绘画风格的转变,一个特征就是往往试图挑战前辈。比如说瓶花林风眠画得那么成功,我肯定要寻求新的出路,瓶花这一路过来,我没有像古人那样表现,也没有像林风眠,我画到后面就局部画,我把这种脱离土壤的生命的东西,进一步放大,增强他们生命的张力,那是我的瓶画的表现。

然后我画荷塘,像照相机一样,瓶画是长焦,放大,荷塘是广角。荷塘我画了两、三年了,下一步我有一些实验,想进一步丰富荷塘的表现力,无论是色彩、还是构图等方面;或者在荷塘这种构图、布局,主要是气质延续的基础上,尝试一些新的变化。

问:最后让我们尝试回答一开始的问题,在你的作品或者艺术观念当中,关于当代性,你在这个宽泛的概念当中更有倾向性或者更有选择性的选取比较内敛的一端,如果在所谓当代艺术概念范畴当中有观念先行的一面或者强调表现性的一面之分的话,你更多的是强调表现性,试图通过截取今天丰富的视觉经验当中的其它元素在你的水墨画创作当中营造一种更有当代感的视觉呈现样式,或者更有当代感的一种视觉表达的途径。按照你的方法,形式上不断的追求逐步突破,观念上怎么样寻找一种东方性的当下表达,主要还是这两者的结合。

 
 
[ 名家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名家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