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黄泽森的艺术情感
文/ 李静林
黄泽森,广东顺德人。擅长中国画。现为东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史馆会员、岭南画院院长。他的作品参加过第六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术展览,《荔香时节》获1984年广东省美展一等奖,《乡情系列•秋水篇》获“广东省第三届中国画展”金奖。
说实话,在没见到黄泽森院长之前,记者内心实在惶恐。快捷的讯息时代,各个媒体、网站都在对黄泽森院长争先报道,可见黄院长在人们心目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威望,可谓万人敬仰。这样想来,这次我拟采访的主题是要深入黄院长的内心世界,挖掘他的情感问题,倍感压力巨大。所幸,初生牛犊不畏虎,不妨就且凭着我女性之敏感触觉,去试着感受一个真性情的黄泽森吧。
没有感情就没有生活
黄院长的书画中有大量的女性题材。我想,他肯定对女人有着艺术家特殊的审美观点。他说,美是可贵单纯,美是崇高静穆,美是心灵参悟,美是天人合一之大成。其实也不难从他的画中看出,那些画中的女人,柔丽连绵、遒劲纤秀的神韵,用现代的目光解读传统,用博大的胸怀看世界,神游于古今艺术的时空里,那令人意醉神迷的艺术神韵当然也就不期而至了。
按照普通大众的逻辑思想,一个艺术家对于女人渗透得那么深入,一个男艺术家与女人的感情故事,这样的噱头似乎更有吸引力。于是,我小心翼翼的问:“黄院长,能不能跟我们聊聊您的私人情感呢?”黄院长听完哈哈大笑,笑的我不知所措。但是他马上发现了我的急促不安,他安慰我说,你不要紧张,之所以你会这么问,是因为艺术家的私人情感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神秘的,神秘的东西一直是最吸引人的。这不禁让人感叹,多么善解人意的一位艺术家呀。
于是,我放开胆子,与黄院长聊了起来。
他说,艺术家跟平常人一样,都有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生活,更没有艺术创作,艺术家的创造通常都是源自于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出发的,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艺术家的情感会更激烈,更浓郁,也更直接。
艺术家都是“好色之徒”
大凡有作为的画家,都是“好色之徒”,你的修为越高,就越是情感玄妙,艺术家能从中审视到不可名状之美。没有一个画家是不崇拜美人的。黄泽森当然也不另外,他“好色”好得热烈,好得痴迷,好得不顾一切。一次又一次进新疆,走印度,踏入俄罗斯,穿越西双版纳,采风、写生、欣赏美女、欣赏美景,观察她们的一颦一笑,观摩自然的风花雪月;于是一次又一次在岭南大地上寻觅,寻觅最能积聚东莞灵气最具水文化特征的艺术符号。他找到了,那就是蕉影之下,蔗林之中的南国少女们。于是,我们就得以看到《新疆舞蹈系列》、《版纳小品系列》、《乡情系列· 秋水篇》、《人体写生系列》中维吾尔族姑娘、傣家少女、异域丽人和家乡村姑那婀娜迷人、风情万种的舞姿,或曼妙动人、美丽纯朴的丰韵。
每个成功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路上,总会有心灵相通的朋友,生活总是有许多的不如意,每个人都会有许多的郁闷,许多的困惑,许多的迷茫。需要找一个理性、多情、智慧的人来牵引,让心灵能够轻松的起飞,让久违的情感回归,让心灵得到慰寄,精神得到寄托。
家庭是最终的归宿
黄院长爱抽烟,以前我总不喜欢抽烟太多的人,空气中到处烟雾缭绕的让人透不过气,也不情愿被迫去抽二手烟,但是,此时我觉得抽烟时的黄泽森最有风度,一根烟斗叼在嘴里,或猛吸一口,云里雾里;或握在那里,停在半空,朗朗大笑。自然随意间尽显出一个艺术家优雅自信而又洒脱爽朗的风度气质。
他说,在他看来,感情和物质生活是分开的,不论是达官贵人、贫民百姓,物质生活哪怕再富有、再贫穷,没有感情存在,那么他就是孤独的、是失败的。
作品是艺术家情感活动的再现
不管是文学还是艺术,只要是作品都是来自艺术家苦思冥想的,这种艰难的思想活动,对艺术家似乎有着极大的诱惑和美丽,往往能使艺术家如痴如醉的投入其中。
当一件作品问世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大家争先恐后地只被“赏心悦目”的现象而倾诱,无暇顾及艺术家作品蕴孕过程的艰难和辛苦。其实,每一件艺术品的问世,都是艺术家思想的不断升华和内心深处情感的完美结合。任何艺术作品都代表着一个时代。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也就产生什么样的艺术作品。一个时代的背景往往影响着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和他的价值取向。那么,在艺术家有着不同的社会人生的时候,他所作出的艺术作品也就有着不同,也就是艺术作品反映着艺术家的人生内容,在艺术家对艺术进行创作的时候,都是倾注其真情实感。作品本身也就是一个艺术家对其人生及社会的认识及理解。作品中的所有情感都是艺术家真实确切的情感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