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勀呷凼褦戥捩掅戽擏嘥踎……
这些粤语日常用字,你识几多?
1980年,《新华词典》第一版面世,并在这之后,随着全国推广普通话脚步的加快,成为语文课堂上的必备工具书。广州也不例外。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粤语流行歌曲迎来兴旺时代,成就了徐小凤、罗文和谭咏麟等乐坛霸位,连内地不谙粤语的人,也会跟着卡式录音机,哼上几段。不过,粤语此番盛行,距离上一回——清乾隆闭关时期的辉煌,已经过了百数年。
2009年,由全球语言学家编纂的《民族语:世界之语》已经修订为第16版。有数据显示,在全球各种语言的排行中,以粤语为第一语言的人口为5550万,高于排在第21位的土耳其语(5080万),适用国家总数为20个。
然而,在广州,作为粤语的发源地,要找到教外国人学粤语的教材竟然很难,外国人学习粤语的正规机构也很少,部分机构的课程设置显得过于简单。就连雇请一个全职粤语老师,对于必须掰着手指过日子的培训机构来说,都算得上是“奢侈”。
在问到推广粤语能否得到政策倾斜或优惠补贴时,广州某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淡然一笑,无奈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要让自负盈亏的培训机构担当粤语和粤语文化的传播主力,本身就是一个不太现实的命题,而相关扶植、发扬、保护政策的缺位,又让这种现实变得更为紧迫。
老舍曾说,“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专家认为,从通行范围、社会使用率、文化背景,以及粤语是岭南文化的主要载体、港澳两个特区始终都以粤语为主要社会通用语、海外华人社区中粤语仍是主要交际语之一等许多方面来看,粤语始终是充满活力的汉语方言。广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容下了千姿百态的多元文化,公交车和地铁的三语报站即是证明,在对说普通话人士转说普通话的街坊身上,亦有体现。
“我觉得自己说粤语,是对家人的尊重。”对于在日常生活中选用粤语,来自日本的坂元伸子多了一分广州街坊的务实,没有诸如“文化交流”等宏大目标做话语铺垫。
广州有多少外国人学过或能听懂粤语?难有准确统计,但肯定没香港多——作为国际化城市的香港,“两文(中文、英文)三语(粤语、普通话、英语)”和谐共荣,能同时说粤语、英语及普通话的外国人、外地人不少见。
港澳粤语文化的普及和保护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