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日从广东阳江有关方面获悉,“南海一号”水下考古挖掘与保护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第二次试掘,将于3月底前启动。
安置着古船“南海一号”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南海一号”进入博物馆内的“水晶宫”后,2009年的8月至9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博物馆对“南海一号”进行了首次室内试发掘,首次试掘共出水瓷器200多件。
据了解,“南海一号”的首次室内试发掘是在船中间位置进行的,而二次进行的室内试发掘将选择船头、船尾的位置进行。
阳江市副市长陈芝岳此前表示,“南海一号”的首次室内试发掘取得了重要成果。一是清楚了解舱位的文物分布,对文物的情况更加清楚,有利于下一步工作;二是挖掘出保存完整的船舷和上甲板,其中上甲板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宋代沉船中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上甲板;三是成功绘制了立体而形象的三维图,对还原“南海Ⅰ号”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据探测估计,“南海一号”船载文物6—8万件。
南宋沉船“南海一号”长30。4米,宽9。8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承载着巨大的文物信息。2007年4月,“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正式启动,当年12月27日实现整体打捞成功;12月28日,沉船进入位于广东阳江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考古专家表示,要打开沉箱将船上6-8万件文物完全整理出来,至少需要5-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