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岭南文化 » 正文

南国花城——广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19  浏览次数:844
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是很早就驰名世界且唯一历久不衰的东方大港。两千多年来,广州一直是华南地区的

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是很早就驰名世界且唯一历久不衰的东方大港。两千多年来,广州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和贸易中心。广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华南地区最大最古老的千年古都。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民主革命的大本营,也是广州。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州作为前沿阵地、排头兵,更是取得了焕然一新的成绩,赢得了世人的瞩目。

广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一个非常核心的地理位置。它滨临南海,背靠白云山,珠江水穿城而过。这里一年四季犹如春天,树木常绿,繁花似锦,自古广州就以“花城”的美名著称。

广州人种花、爱花、赏花和赠花的习俗由来已久,西汉时期陆贾出使南越国,就赞誉这里都是“彩缕穿花”之人。唐诗人孟郊曾赋诗描绘广州的冬天“海花蛮草延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清代中叶,广州就已形成了国内首创、闻名海内外的“迎春花市”了。每年过年,除夕前几天,逛花市便成了广州人过年的传统项目。市内各个区皆有大小花市,花街数十里,几百万人同游花市,热闹非凡。家中办年货,如果没有盆栽的橘子和花,是不叫过年的。除了过年,广州人平时也常爱买花,广州的菜市场里通常花和菜是一起卖的,主妇买菜时常顺手买一把花,回家插在花瓶里。

走在广州的街道上,也常常会为路边盛开的鲜花所侧目,四季常开的,应节应景才开的,好像永不谢幕。广州原有一个区叫“芳村”,区内有一条街叫“花地”,以花闻名,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对江(注:即珠江)名花地,花木甚繁,广州卖花处也。余自以为无花不识,至此仅识十之六七。”芳村是全国著名的花卉产区和集散地,有“岭南第一花乡”的美誉。广州的花卉贸易居全国第一,芳村花卉博览中心和花都南方花卉交易中心是全国最知名的花卉市场。

如果要概括广州这个城市的特点的话,可以用“古老、进取、包容”这三个词语来形容。“古老”,是指广州曾作为“三朝十帝”的古都,历史文化悠久。“进取”,是指广州海外贸易的开创精神、近现代革命策源地的革命精神和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前沿阵地的变新精神。“包容”,是指广州对外来文化无论物态的还是思想上的都能够理解、吸纳,最终融合。

广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都。相传,公元前9世纪的周朝,番禺为楚之藩属,已有“楚庭”之设,后来还建有“南武城”,今在广州市越秀山公园有“古之楚庭”的牌坊。

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据说在周显王(前368-321年)时,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骑着嘴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在越秀山山坡下,他们把稻穗送给这里的子民,并祝福此地永无饥荒。然后腾空而去,五羊化为巨石。一向以渔为生的子民有了稻种,从此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千年古城广州就这样有了“羊城”和“穗城”之名。今天,如果你走在惠福西路坡山巷,还可看到重新修葺的“五仙观”,这是广州百姓用来纪念那五位造福广州的仙人。如果你走入广州最大的公园越秀公园,便会看到作为羊城城徽的的艺术作品——五羊石像。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设置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秦王朝任命任嚣为南海尉并建城,史称“任嚣城”,此为广州信史记载的建城之始。秦末汉初,赵佗在岭南建南越国,定都番禺,奠定了广州在岭南的中心城市地位。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孙权为了便于统治,划合浦以北为广州,合浦以南为交州,实行交广分治。不久交广复合,至景帝永安七年(264年),交广再次分治,此后成为定制。交广分治后,将州治从原来的广信(今广西省梧州市)迁到番禺,广州之名即取广信的“广”字。广州由此得名。

历史上在广州曾经建立过三个王朝,历经十个皇帝的统治。秦末汉初的南越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国、明末清初的南明政权,人称“三南”政权,合计统治148年,都是以广州为都城。最早城址去今2000余年,其范围都没有超出今天广州城区以外。“三南”政权中,南越国政权对广州的影响时间最早、最长,影响力也最大。

公元前204年,赵佗建立了南越国,自称“南越武帝”。赵氏南越国以番禺为都城,扩建城池“周十里”,建赵佗城。这是广州第一次作为都城。1983年在解放北路象岗山基建工地中发现了西汉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多样、墓主人身份规格最高的一座汉墓,该发现被定为中国近代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5年和1997年,又分别发现了南越国时期的大型地下石构水池和南越国王宫御苑;后在广州市儿童公园发现南越国宫殿遗址,在惠福东路与西湖路之间发现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这些重要的发现,使广州的南越国史和我国秦汉史都要改写,甚至每块砖都可改写中国的建筑史和园林史。

古老的南越人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而且性格积极进取,勇于开拓。这不仅仅在南越王墓中出土的非洲象牙和牙雕制品可以看出,很早以来南越人就与海外有贸易往来,这种具有海洋文化特质的开拓进取精神,而且在以后中国的舞台上,无论是继续拓展世界贸易市场、开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开创近代革命、当代改革,都起到了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作用。

广州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据《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11世纪(约周成王时期),越裳氏(今马来西亚半岛南部)已来广州朝奉。秦末汉初我国就已形成了对外贸易的广州港市,594年隋文帝在广州建中国古代对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标志——南海神庙,714年唐朝首设市舶使于广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外事官,971年宋在广州设立中国古代第一个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市舶司。至今广州还有遗存秦代造船工场遗址、南海神庙、怀圣寺光塔和蕃坊,以及十三行夷馆等一大批文物和古迹。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广州对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遗址,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唯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群。“怀远驿”原建于珠江边,离码头很近,几百年来,陆地一直向珠江延伸,昔日碧波荡漾的江面一部分变成了繁花的城区。怀远驿故址在今荔湾区十八甫路,那里还有一条小巷叫怀远驿,却早已远离江岸。明代曾在广州举办我国最早的出口商品交易会——定期市,大约在今天的长堤大马路一带。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十三行”出现了,怀远驿的任务就被十三行夷馆所取代。解放以后,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就设在附近的海珠广场,再迁往流花路,最终搬迁到现在的琶洲会展中心——广州城市标志之一。今天,在广州还有许多古迹见证了这段对外贸易的历史,如古琶洲塔、莲花塔、粤海关大楼、沙面租界及西洋古建筑群等。

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时期就开辟了航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形成了广州至大秦(古罗马)的路线,高僧法显大师去天竺(今印度)取经回国,就是在广州登陆的。据《汉书•地理志七》记载,这条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广州通海夷道”,其航程从广州起站,经南海、印度洋,直驶巴士拉港,到达东非赤道以南海岸。这是16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标志着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广州对外贸易繁荣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广州人这种因为地理上滨临海洋,深受海洋文化熏陶,敢于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而这种进取精神特质又不仅仅在商业上有突出表现,在中国近代革命和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同样散发出夺目的灿烂光芒。近代的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受西方侵略最早,也直接处于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之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空前活跃,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侵略反压迫、求独立求进步的斗争中,独领风骚,展现了走向成熟的岭南开风气之先的进取精神。

1839年3月,钦差大臣林则徐胸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志,到广州查禁鸦片,领导了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从6月3日到2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烧毁2万多箱共237万斤鸦片。林则徐还开创了先进的中国人研究西方世界的先例,成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1年5月30日,广州三元里,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武装斗争。在我国近代史上,这是民众起来打击外国侵略者的第一回。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农民运动。

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探索的是另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1888年康有为到京乡试,上书变法,未能如愿。他认识到“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乃归讲学于粤城”,他在广州收徒授课,宣传维新思想,学堂正式命名为“万木草堂”,寓树人如树木,培植万木为国栋梁之意。康有为曾诗云:“万木森森万玉鸣,只鳞片羽万人惊。更将散布人间世,化作长虹万丈明。”

1911年广州起义死难烈士的遗骸72具被收葬于黄花岗,故人们习惯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花岗起义”。现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坐落在广州市先烈中路区庄附近,陵园内松柏葱郁,在公园大门牌坊上刻有孙中山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刚劲有力,为后人所景仰。

为了培养军事干部,1924年6月,孙中山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后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设在当时广州市东郊黄埔的长洲岛上,故通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亲自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国民党代表,共产党人周恩来、熊雄先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军校被誉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军校学生军一举粉碎广州商团叛乱,在东征、南征等战役以及北伐战争中起了先锋模范作用。新中国十大元帅中有五个出自黄埔军校。

广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同样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1925年6月21日,广州发动了震惊中外、持续一年多的“省港大罢工”。6月23日,发生震惊中外的“沙基惨案”,后来沙基一带改名为“六二三路”,并建立了烈士纪念碑。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了,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城市红色政权,被誉为“东方的巴黎公社”。

李长春同志在1998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回首千年,广东曾以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而闻名于世;回首百年,广东又以产生了中国本世纪第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并作为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策源地而载入史册;回首二十年,广东更是作为在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前沿阵地而举世瞩目。”

今天的广州,改革开放的新事物新思想更是层出不穷,人们已习以为常,多见不怪了。短短三十年时间,广州经济发展硕果累累,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空前伟绩。广州经济总量翻了将近六番,城市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提前实现小康,进入初步富裕的阶段,并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包容”这个特点,是广州这座城市最大的特征。这种“包容”精神,既是对自己文化体系的包容,也是对外来文化体系的包容。广州非常务实,对一切事物善于学习、理解、包容,最终融合为一体,形成独具广州自己特色的文化精神。
这种包容体现于广州的建筑,广州有极具代表广东民间工艺特色的陈家祠、西关大屋,也有沙面岛上的近代欧洲巴罗克式建筑,还有散布在上下九路具有南欧建筑和广州特色融合的骑楼、东山花园洋楼。

号称“百粤冠祠”的陈家祠,原是清代时全广东七十二县陈姓合族宗祠,后改为陈氏书院,为陈氏子弟读书会文之处。现在被改为广东民间工艺馆。陈家祠的石雕、木雕、砖雕、彩塑等民间工艺精美生动,栩栩如生,可以说是集广东民间工艺美术的精华。西关大屋是清代广州富商巨贾、洋行买办阶层等新兴富豪的住宅,特征是以石脚水磨青砖砌墙,正门有短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一套的三扇门,入内三间两廊,中间是厅堂,并设后花园。广州民谚“西关小姐,东山少爷,河南地痞”里的西关小姐,指的就是住在这种豪宅里的大富人家的千金小姐。西关大屋多分布在广州西部的耀华大街、逢源街,还有俗称“西关三宝”的宝华街、宝源街、多宝街,西关可以说是当时广州的时尚代表。

广州的沙面一带,集中了主要的西式风格建筑。沙面在珠江白鹅潭边上,1861年,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两国的租界所在地。后来美、葡、德、日等国的领事馆,原设在十三行的外国洋行等,也相继搬入。建筑都由各国自行涉及建造,到19世纪末,沙面租界已经“俨然是独立于广州城之外的另一个外国城市”。今天,走到沙面,古树苍苍,浓荫密布,阳光洒落,西式风格的屋楼掩映在暧昧的绿色之中,依会油然心生一种人在异国他乡、时空错乱的感觉,杂糅了中西建筑风格的是广州的商业骑楼,大多分布在广州的老城区,是广州近代城市商业街市的一大特色,它最能体现广州的南国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据说,骑楼最早出现于南欧和地中海一带的古希腊的城市,是一种敞廊式商业建筑。广州人将西方这种风格结合光柱传统建筑结构形式而形成。一楼的一半是商铺,另一半是人行的过道,相当于室内的走廊。你可以边逛街,而不用担心日晒雨淋。骑楼建筑最多的是在“北京路”、“第十甫”和“上下九”,这里也是广州最有名的商业中心,一边购物,一边沿街欣赏风格独特的建筑,这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情。

除了骑楼,融合了中西风格的建筑还有东山花园洋楼。大约1915年开始,一些广东籍华侨、民国时军政官僚在广州原东山区一带,建置房产,营建别墅和官邸。尤以新河浦为代表,出现许多时髦、豪华的花园式住宅和洋房,此后又逐渐扩展到农林下路、梅花村一带,这些建筑受西方建筑风格影响,建筑面积大,前后庭院,大多有古典柱式门廊,或三角山墙式屋顶,起雨罩作用,近似欧洲的乡间别墅。

广州的包容性体现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最为明显。佛教寺庙就有俗称的广州四大丛林——光孝寺、六榕寺、华林寺和海幢寺,还有大佛寺等,成为禅宗的根据地。光孝寺是广州历史最悠久、占地面积最大的佛教寺庙,其始建年代距今1700多年。华林寺,是印度僧人菩提达摩来我国最先传扬佛教教义的圣地,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始建于南朝537年的六榕寺因苏东坡的题名而得名。海幢寺在清朝时该寺大规模扩建,达到全盛,遂有广州四大丛林之冠的称呼。
而道教宫观有三元宫、五仙观、纯阳观、仁威庙、芳村黄大仙祠等。三元宫是广州市最大的一座道教寺庙,相传东晋时葛洪就在这里投鲍靓门下钻研道术,并娶其女鲍姑为妻,他在广州居住约十年,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著作。纯阳观,除了供奉“纯阳子”吕洞宾外,还供奉纪念的是岭南古代两个著名学者——东汉的杨孚和南宋的崔与之。芳村黄大仙祠与香港黄大仙祠齐名,香火鼎盛,是广州的宗教圣地之一,对广州地区乃至珠江三角洲一带有极大影响。
伊斯兰教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也一起传播到广州。广州怀圣寺,俗称光塔寺。光塔路一带,是唐代广州著名的“蕃坊”,当时居住了很多阿拉伯商人和穆斯林信徒,怀圣寺就是阿拉伯商人和穆斯林信徒为纪念其教祖“至圣”穆罕默德而兴建的,故名“怀圣”,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兴建的清真寺。寺内还有一座光塔,原名“怀圣塔”。怀圣寺和光塔实际上是中国和伊斯兰国家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是研究中国海外交通史与伊斯兰宗教史的重要史迹。位于解放北路兰圃西侧的清真先贤古墓,是以赛义德艾比宛葛素为首的四十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这里被国内外穆斯林视为伊斯兰教圣地,每年均有大批穆斯林前来凭吊瞻仰。

在广州市一德路东边,有一座圣心天主教堂,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筑,所以称之为“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石室教堂始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教堂属哥特式风格,一对巍峨高耸的双尖石塔,塔尖直插蓝天。石塔中间西侧是一座大时钟,东侧一座大钟楼,安放专门从法国运来的大闹钟。门窗由法国制造的七彩玻璃镶嵌,可使室内光线终年保持柔和,形成祥和、肃穆、神秘的宗教气氛。

不仅仅是在建筑艺术、神圣的宗教信仰上采取互相包容的态度,广州人在日常的世俗物质生活方面也一样是持之包容心态的,例如语言、服饰、饮食等,这种对待日常行为的包容精神,使得广州人的生活节奏轻松、舒适,生活得更加随意而务实。

如果我们今天用广州话读一些古代诗歌,会发现用广州话甚至比用普通话更为押韵,这是因为广州话中保留不少古代中原语音。唐代一位诗人写道:“北人避胡人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不仅如此,广州地区方言甚至还吸收了外来语,例如英文的ball、shirt、chocolate、taxi等,分别为广州话的波(球)、恤衫(衬衣)、朱古力(巧克力)、的士(出租小汽车)。当然广州话输出到外国的也不少,如荔枝、功夫、点心等,英文是lychee、kongfu、timsum等。广州语言中呈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的特色。

第一次到广州的人,在高档的写字楼里看见身穿T恤、下着牛仔裤、一身休闲的白领,感到纳闷;或者有时会看见一些身穿睡衣、下穿拖鞋的人,自然的行走在路上,而感到惊奇不已。广州人的服饰衣着以舒适为主,不太讲究,特别是在他熟悉和放松的环境下,更会如此。当然在办正经事和赴别人的筵席时,还是会穿着正经的。如果你感到大惊小怪,他或者会说:“何必把生活搞得那么紧张。”

俗话说:食在广州。粤菜包括广府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通常以广府菜为代表。广州既继承了中原饮食文化的传统,又博采外来烹饪技术精华,形成菜式繁多、烹调工艺精良、质优味美的饮食特色,成为了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并形成了国内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响的饮食文化。清道光年间有文献记载:“广州西关肉林酒海,无寒暑,无昼夜。”广州名菜美点丰富,茶楼酒肆林立,想吃什么大都可以如愿。而且广州人对吃的环境并不是太过于讲究,只要口味好,菜式新奇,不论路途远近,不计高档低档,有时甚至会开着车去尝试,所谓“为了一张嘴,跑断两条腿”。

“喝早茶”是广州人生活的一大特色。在广州喝茶,并不只是纯粹的喝茶,而是点心、小菜一起品尝的。喝茶大多是为了谈生意,或亲友聚会一起聊天叙旧。广州的老字号茶楼很多,如陶陶居、莲香楼。据说,陶陶居当年用白云山九龙泉水泡茶做招徕,所谓“陶陶烹茶,瓦鼎陶炉,文火红炭,别饶风味”。当年鲁迅在1927年3月的日记里说:“18日,雨。午后,同季市(许寿裳)、广平往陶陶居品茗。”“陶陶居”的那块黑漆金字招牌,还是康有为的手笔。不过,一个广州人要喝茶吃饭,他通常会找附近一家自己熟悉和觉得不错的茶楼酒楼,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他很少会因为那是家老字号就慕名专程上那儿去。因为广州人的随意,是生活方式的随意。

“岭南望海苍山尽,美在花城处飘香”,1938年10月19日的深夜,巴金先生尽管是在那样一个战乱纷飞的时刻,他依然充满留恋的写道:“我爱这个城市。的确这个城市是可爱的,甚至在这个时候它还是十分可爱。”记得广州的一位女作家曾这样说过,如果有朋友来广州,她会这样向他们谈起广州:“那个曾经在珠江上有帆影,江岸上有屐声和小吃,有着那种老旧而特别有风情的广州。燠热、四季暧昧而长年青绿,飘荡着白兰、茉莉、白蝉和鸡蛋花香……我记忆中和我所知道的广州。”

 
 
[ 文化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