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 » 热议焦点 » 正文

流水线作业:艺术品市场衰落原因之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01  浏览次数:514
6月11日,收藏家、艺术评论家郭庆祥收到法院判决书,要求向原告范曾书面道歉,并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7万元。2010年5月,郭庆祥以《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一文,对艺术家流水线作画现象提出批评。此后,画家范曾状告郭庆祥的文章严重侵犯他的名誉权,造成了社会评价降低和精神损失,并索赔500万元。目前,郭庆祥对判决不服,已经向北京中院提出上诉,原告范曾方面没有对此案的判决发表任何意见。

前不久,画家范曾与收藏家、艺术评论家郭庆祥(微博)打起了笔墨官司,起因是郭影射范曾“流水线作画”。国内文艺批评界群起响应,认为流水线作画“没有任何艺术价值”。而在国外,也有着一条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流水线作画生产线,艺术家对此却见怪不怪,他们认为“创作理念比动手更重要”,就像建筑师不必亲自铺砖一样。 

纷纷扰扰、热热闹闹的一场画家与艺术评论家的官司,终于能暂时歇上一口气儿了。

6月11日,收藏家、艺术评论家郭庆祥收到法院判决书,要求向原告范曾书面道歉,并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7万元。2010年5月,郭庆祥以《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一文,对艺术家流水线作画现象提出批评。此后,画家范曾状告郭庆祥的文章严重侵犯他的名誉权,造成了社会评价降低和精神损失,并索赔500万元。目前,郭庆祥对判决不服,已经向北京中院提出上诉,原告范曾方面没有对此案的判决发表任何意见。

打了一年的官司,到现在似乎有了定论,但 “流水线作画”现象给业界带来的伤口似乎还不能愈合。

“流水线作画”是熟练工匠的“手艺”

郭庆祥在揭露范曾的“流水线作画法”中称:“他将十来张宣纸挂在墙上,以流水操作的方法作画。你猜怎么着?每张纸上先画人头,再添衣服,最后草草收拾一番落款,由他的学生盖章。”看过范曾画作的人,也多有“千人一面”的感觉。

唐代鉴藏史上著名大家张彦远曾谈中国画 “一笔而成,气脉相连,隔行不断”。张彦远所揭示的,是国画创作精神的精义所在,它所强化的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完整的生命投入和因此而展现的绘画行为的连续性。清代石涛的“一画说”,渊源也在此。石涛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石涛此说,明确将画家与绘画统一的“整体生命”的创作精神奠定在“众有之本,万象之根”的“一”的根基上。 

范曾的“流水组装人物”,与国画的“一笔画”精神就相去甚远了。其机械复制性生产,追求的是“多、快、省”的商业效率。一位专业人士评价说,“流水线作画”破坏了国画创作的有机整体性和非重复性原则。在流水线作业中,范曾的脑子中装满了人物形象的零部件,“意旨乱矣,外物役焉”,怎能企望他的绘画有生气、有气韵?  我们当然可以相信范曾“20分钟画一幅《泼墨钟馗》”的作画速度,但这个速度只是来自于一个熟练工匠的“手艺”,而不是“真画一画,见其生气”的艺术原创。 

只有大师才能流水作业?

范曾状告郭庆祥案在案件一审判决之后,舆论一边倒地发出了文艺批评需要自由的呼声,但曾经是范曾博士生的书画家崔自默,却一直和范曾站在一条战线上。

他对此提出的质疑是:什么叫流水作业?一下子在同一天画了十张,跟他一张张画十张有什么区别。用捏饺子打个比方,不可能捏一个饺子煮一个吃一个,都是捏一锅煮一锅。为什么一定要画一条线,等干了以后,再上色?等干了以后,再题字?捏一个饺子煮一个吃一个,多费时间。”

范郭案件很重要的一个证据,就是郭庆祥引用崔自默传上网的拍范曾工作室的“流水线作画”的图片,这幅图被很多网友引用,作为流水线作画的重要证据。

而崔自默说,图片传上网的目的是想表达一个画家可以同时画同样一个题材的画,用不同的神态,来表现同样一个题材。“庄子的庖丁解牛,不断熟练,技术上获得升华就是道。而艺术家只有经过熟练再熟练的过程,经过一个看似重复题材的不断复制和升华的过程,才会形成一个鲜明的个人的符号,这就是所谓的风格。”显然,崔自默是在赞美范的画技是独特的、高超的。

“流水作业不像他们想象和一般学者认为的——这不是大师创作手法,我与这样的观点恰恰相反”,崔自默说,大师在刚开始创作的时候,有可能想象着或者是主观愿望是让作品不断变化,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风格的成熟,一定会符号化和风格化很明显。 

崔自默的论点就是说,流水作业只属于大师,是只有市场好之后才会形成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流水作业只有大师才能实现。 

市场用什么投票

在“流水线作画”的喧闹声中,从去年秋季到今春,范曾作品在拍卖市场并未受到很大影响。业内人士称主要是其书画作品的购买者并非普通收藏者,他们或存短期内投机暴富心理,或购买以作其他用途。

说没有大影响,但显然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刚刚结束的西泠春季大拍中,范曾的《老子出关》等三幅作品均遭流拍,这或许是一个信号。“流水式”批量制造出来的产品,其艺术价值自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艺术批评家、鉴藏家许宏泉断定,“流水线官司”对范曾作品市场价值的潜在影响肯定存在,因为艺术品的市场价值最终还是取决于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当公众透过范郭官司发现,原来范曾的作品竟是如“流水式”批量制造出来的,谁还会对这种了无新意的画作感兴趣呢?那么对其作品的艺术价值自然要产生疑问。这种潜在影响自然会反映到市场。流水线作画虽经包装、炒作,可能会风光一时,但终归行之不远,迟早得呈“流水落花”之颓势。此次,范曾的作品流拍起码释放了这样一个信号,“流水线作画”是不招人待见的,市场走势趋向衰落乃题中应有之义。

一场官司打了近一年,原告越来越低调,被告却引得民众的极大同情和支持。在文艺评论的口水战中,脱不去的还是“流水线作画”现象带给民众的惊诧和震动。并且,谁赢,谁输,已不完全是官司中的原告和被告,广大民众平添的伤口,谁来抚平?

 
 
[ 前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前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