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 » 热议焦点 » 正文

那些消逝的艺术杂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15  浏览次数:694
究竟是先有好的艺术,还是先有靠谱的艺术媒体?这几乎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循环论证。但是,你难以想象,假如美国没有《ART News》,法国没有《电影手册》,日本没有《艺术手帖》和《艺术新潮》的话,或者假定这些刊物有则有矣,但都是靠向艺术家征收“版面费”来维持存续的话,那个国家的艺术生态会变成何种状况。

巴黎解放。 李·米勒与毕加索老爹 巴黎 1944年

巴黎解放。 李·米勒与毕加索老爹 巴黎 1944年

 

图为战地上的李-米勒

图为战地上的李-米勒

 

时尚这块,在这个国家基本不存在。那些冠以“时尚”的刊物,其实并不是时尚,无非是时装杂志、汽车杂志、旅游杂志、家居杂志、美食杂志……罢了。

 话虽“ 粗暴”,可话糙理儿不糙。不是么?只需检索一下过去十年来时尚系主流刊物的内容,你会发现,前五年是年薪5万元的编辑教年薪50万元,甚至500万元的大款如何品法国红酒和哈瓦那雪茄;后五年,主要功课是教人打高尔夫和马球;中间,则以环球旅行和汽车美学贯穿过渡——这,就是中国时尚。

 时尚编辑们太害怕落后于“主流”了。但,时尚是什么?时尚恰恰是反主流的,或者说反主流才是时尚的催化剂。德国哲学家西美尔发现:“保守性和易变性以非常不规则的方式分布在一个政治群体的不同阶层中。下层群众很难产生变动,发展也较为迟缓……最高阶层恰恰是有名的保守阶层,常常过分保守,仅仅以最笨拙的节奏向前发展。而中间阶层是真正富于变化的阶层,因此,自从第三等级夺取领导地位以来,社会运动和文化运动的历史也以全新的速度行进。” 试想,假如没有中产阶级一波又一波反潮流的“僭越”,今天有哪一样被看成“时尚”的物事能落地生根?从这个意义上检讨国中“时尚”,简直没一样不可疑。一方面,紧跟“主流”,唯恐被甩掉;另一方面,对有可能衍生为新时尚的社会景观及其代表人物避之唯恐不及。当下话语中的所谓“时尚”定义,实在是被去势的、大大窄化的犬儒小清新,就时尚的本质而言,根本就是伪时尚,甚至是反时尚的。

 美国超现实主义摄影家李·米勒(L e e M i l l e r)作为艺术家出道前,是《Vo g ue》杂志的签约女模特,风华绝代,是超现实主义运动早期(巴黎时期)蒙巴纳斯的头号“缪斯”,令众多艺术家为之癫狂,前情人曼·雷甚至尝试自杀。然而,194 4年,如此尤物却作为战地摄影记者,身穿大号军服,化装成盟军军官,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若不是后来巾帼真身暴露遭禁闭,险些参加诺曼底登陆。随着她发回的菲林陆续在《Vogue》杂志发表,纽约的时尚系小资读者们,在看到战争残酷一面的同时,也刷新了对时尚的理解。

 在那个时代,没有比一身戎装的李·米勒,对着不远处加农炮的着地点或刚刚断气的敌军士兵的尸体举起莱卡相机的姿态更性感、更时尚的了。

 所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编辑没文化”,说的应该就是时尚系。而要想做得有文化,显然不能光靠教人开红酒、在草坪上抡杆,还要着眼于生活方式背后的核心价值理念,谈一点艺术。近年来,本土时尚系显然意识到了这方面的价值,对前卫艺术不惜版面,动辄以特辑、专号的形式大做特做,甚至创刊时尚版的前卫艺术杂志。可只需稍加浏览,便可发现,他们视野中的艺术生态,基本上是艺术拍卖的代名词。能进入编辑法眼的艺术家,连排名顺序都与佳士得、苏富比拍卖行的春季拍卖图录惊人一致。如此对艺术的关注,不消说,是帮闲,是分羹,拿艺术说事而已。这种玩法,既与艺术无关,也不够“时尚”。

 不能不说,我们的文化艺术类媒体生态是大大退化了。九十年代中后期,京沪宁深等一线城市,均有品质差强人意的图文艺术刊物。我记得当时深圳有本月刊志叫《街道》,风格前卫,视角尖锐。那时,经济转型启动未久,尚未触及媒体,邮局报摊上的报刊杂志还是清一色机关报,腔调仍不脱新华体,纸张则是那种又薄又粗的泛黄的草纸,在这种纸张上单色印刷的文字图片,其效果可想而知——也就是聊胜于无。

 一个冬日的午后,在风入松书店的新书台上,一本彩色封面,内文以铜版纸印制的杂志进入了我的视线。那种版式、高清晰的图片,简直跟我在国外看到的文化周刊一模一样,我几乎在捧读的第一时间就爱上了它。后来才知道,在当时尚不大为人所知的肖全,是那本刊物的“御用摄影师”。我头一次亲近那本后由中国电影出版社付梓的著名摄影集《我们这一代》中那些文化大腕的经典肖像,就是在这本杂志上。对我来说,真不啻是本雅明话语中的“灵光”一现。但就是这本《街道》,九十年代末,因某期封面上刊用了一帧多少有些挑逗意味的半裸女子翘臀的背影图片,被停刊。遗憾的是,最后一期的封面,也因刊物被悉数回收销毁而终不得见。

 接着,闯进人们视线的,是南京的《光与影》、上海的《书城》杂志;原上海文艺社伞下的老牌刊物《艺术世界》也重新包装登场,颇为抢眼。彼时,新闻出版圈流行“读图时代”的说法,时髦的出版媒体人言必称“图”,非“图”不做,“图”成显学。湖南文艺出版社在京城创办的前卫艺术杂志《视觉21》,高调推介西方当代艺术,为19 8 9年中国美术馆现代艺术展以降的本土前卫艺术大胆正名,风头之健,一时无两。同样性格的艺术刊物,还有《现代艺术》、《新潮》和陈逸飞主导的《青年视觉》等等,无一不是走以高品质图片的视觉性取胜、印制精美、价格曲高和寡的高端路线,但却为文青、艺青们趋之若鹜。在笔者的记忆中,截至21世纪之初,时尚系真没戏——这是本土视觉杂志(Graphic Art)的中兴期。

 然而吊诡的是,2 0 0 2 年以后,随着前卫艺术的被政治正确化,以前在郊外的画家村因行为艺术表演而动辄遭警察取缔的光头艺术家们入主79 8、草场地,成了京沪商业画廊的宠儿,视觉艺术杂志的生命却也走到了尽头,《光与影》、《视觉21》、《现代艺术》等相继消失,未消失者,则不得不改版,以去前卫性、强化商业性来谋求存续,苟延残喘。不出十年光景,国中文化艺术杂志拼图被彻底改写。今天,尽管坊间各种冠以“艺术”、“前卫”、“当代”的、印刷品质和容量不输时尚系的杂志碰鼻子碰眼,但以编辑、评论家的学术标准独立运作,不仅不从艺术家那儿征收“版面费”,而且评论文章发表后还能给作者支付菲薄稿酬的纯粹艺术杂志却几乎绝迹。是耶非耶,也只有交给历史去评说了。

 究竟是先有好的艺术,还是先有靠谱的艺术媒体?这几乎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循环论证。但是,你难以想象,假如美国没有《ART News》,法国没有《电影手册》,日本没有《艺术手帖》和《艺术新潮》的话,或者假定这些刊物有则有矣,但都是靠向艺术家征收“版面费”来维持存续的话,那个国家的艺术生态会变成何种状况。而一个社会的传媒生态中,若严肃的艺术媒体长久缺席的话,会对那个社会的文化和人的性情造成和何种影响,便不言而喻了。

 
 
[ 前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前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