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0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各类博物馆已达3020座。其中,北京、上海等城市已达到每10万人一座博物馆的国际平均水平。北京的博物馆数量更是仅次于伦敦,跃居世界第二。(10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欧美的博物馆之多,经常让去留学的学子们感叹,不是在家,就是在去博物馆的路上。所以,看到中国已有3020座博物馆这个数字感到很惊讶,什么时候我们也变成博物馆大国了?
从统计数字上看,我们的确可以算得上跻身博物馆大国之列,但从实际感受来讲,普通人可能会认为真正的博物馆文化离我们还很远。节假日人们逛的最多的还是商场,很少有人会去逛逛城市里的博物馆、美术馆。
感受不到博物馆文化,首先是因为我国的博物馆过于集中。在这3020座博物馆中,仅北京就占了200座,上海大约150座、西安47座……四川作为博物馆大省备案的博物馆虽有100多座,但大多集中在成都,分布密度并不大。许多地级市里,根本看不到一座博物馆。反观大洋彼岸的美国,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家以上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美国的博物馆真的是想你时你在身边;而不像我们,想博物馆时,博物馆却在天边。
其次,是因为很多博物馆收费畸高,导致许多身处底层者鲜有机会走进博物馆。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淡季40元、旺季60元,其中多处场馆还要另外加钱;秦始皇兵马俑成人票已经涨到了每人110元;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门票100……一家三口逛完一趟博物馆,300多就没了,对很多家庭来说,即使家门口有很多博物馆也消费不起。所以,博物馆的定价,也把一部分人隔离出了博物馆文化圈。
反观大英博物馆,却是从建立开始就一直对公众免费开放。馆长麦葛瑞格曾说,“我们的藏品必须要保持与公众的联系,让更多的公众来欣赏、观看,这是最重要的。”在英国,即使是清扫卫生、捡拾垃圾者进出博物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仍有权利感受历史与美。
博物馆、美术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她足以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面貌、精神气质。西班牙毕尔堡的古根汉曾经是一座随着自上世纪80年代钢铁工业没落而逐渐腐烂的城市。可自从1997年这座城市里增加了一座古根汉美术馆之后,立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此馆落成后一年内就吸引100万专程来看它的游客,为奄奄一息的城市注入了无限活力。
今天,我们惊讶地看到了我们已经拥有了3020座博物馆,成绩值得肯定,但是,许多地方还存在盲目上马的问题,致使地方上博物馆数量在增加,质量却不高。领导们把争建博物馆当成了面子工程、敛财工程,却大大忽视了博物馆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
例如,西安计划三年内增加50座博物馆,仅今年目标就是建成15-20座博物馆。以这样的速度建出来的博物馆,可想而知其中到底蕴含了多少博物馆精神与文化。
人们不能盲目站在对数字、数量的崇拜之上,而要让博物馆真正地走出深宅大院,逐渐免费化、公益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否则,建再多的博物馆也不过是些没用的大仓库——虽近在眼前,却感觉远在天边,触摸不到博物馆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