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0多年发展历程的当代水墨,从最初的拓展水墨传统媒材语言的承载能力,到如今的回归个人观念,其发展变化是惊人的。不过在时下异常火爆的国内艺术市场中,当代水墨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价格都明显滞后。那么,在当代艺术体系中,水墨拥有什么地位和身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其受众关注度和经济回报都相对较低?当代水墨未来发展的空间有多大?
当代水墨和传统水墨的对抗与传承
当代水墨与传统水墨既有传承也有对抗。当代水墨有20多年的历程,与上千年积淀的传统水墨很难抗衡,尤其是在作品的经典性方面。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认为,当代水墨从传统中走来,其传承关系毋庸置疑。“离开了传统,何为当代?当然在传承的基础上还应该有拓展和创新。当代水墨不应该过多地强调当代性或者传统性。是当代画家在创作,肯定具有现代理念。”
著名画家魏青吉认为,当代水墨从最初的简单拓展,发展到现在的回归个人观念,其变化是惊人的。“近100年,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审美,艺术还提出了很多问题,甚至表达了某种观念。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再到现在,当代水墨的转变惊人。从早期只是想拓展水墨传统媒材语言的承载能力——不仅可以表达花鸟山水,还可以表达当代的文化情境,到今天从艺术家个人意愿出发,去重新展示传统媒材在当下与生活及艺术之间的关系。艺术在2000年之后发生的变化更大,逐渐回归个人画,回归个人观念和经验,个人把对社会的判断和文化立场通过绘画表达出来。怎么表达如何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觉方式和绘画方式,你有自己的观念,且有技术支撑你的观念。”魏青吉说。
作为传统花鸟画家,李纲曾经在传统花鸟画的路上越走越窄,“为了寻求在当代水墨领域的创新和突破,我第一步就是先把笔扔了,自废武功。传统水墨当代语言的表达,其实就是在传统媒材的基础上寻找一种新语言。在两种语言的转换方面探索问题。首先要极度的放松和无序,此外是在画面表达方面接近中国画传统的另外一种精神——绝对平面化。”李纲认为当代水墨的界定主要是衡量媒材和语言有没有当代性。“所谓当代性就是有没有观念,语境是不是和当下的文化语境是一致的。”
艺术创作和理论建设明显滞后
在国内艺术市场异常热闹的大环境下,当代水墨无论是在艺术创作的实践、批评理论的建设还是在艺术市场的拓展等方面都明显滞后,而陈燮君则认为当代水墨才刚刚起步,方兴未艾。“还需要整合,还需要有成长的智慧。当代水墨几十年来有不少成功的探索,但毕竟年代还不够久远。现在有了艺术市场蓬勃发展的大环境,接下来则需要艺术家的智慧了。”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自主品牌的当代水墨,为何会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李纲认为公众认知度低是当代水墨遭遇尴尬的主因,“和传统水墨相比,大众觉得当代水墨很容易画,和当代艺术比较,大众又觉得当代水墨媒材太简单。”李纲说。
对于当代水墨尴尬的身份,魏青吉表示:“当代艺术是西方概念,而水墨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的。这样的身份也导致当代水墨暂时处于边缘状态,这种现象很正常。不过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当代艺术认知度的提高,当代水墨的地位也在提升。”
当代艺术中的水墨和油画,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市场价值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对此,魏青吉说:“二者所使用的媒介和手法不同,而当代水墨无论是在创作方面还是市场推广方面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当代水墨起步晚、认知度较低,但它有潜力。除了活跃的市场,它还需要有一批好的艺术家带动。”
受众关注度和经济回报相对较低
传统水墨的当代实验还处于过程中,而它在如今火爆的艺术市场中所得到的关注和经济回报则相对较低。陈燮君认为作品本身的质量不高是导致当代水墨不受关注的主要原因。陈燮君说:“艺术水平决定艺术价格。与其希望他人更高程度的关注,不如艺术家拿出值得别人关注的作品来。首先作品要经典,要让人爱不释手。只有视觉冲击还不行,还要有文化含量。艺术市场本身也在整合,要相信资本是有觉悟的,要相信市场的眼光。艺术家不应该把眼光过多投向市场,不能针对市场搞创作,还是要关注作品和艺术本身,要有远大的目光,要沉得住气。”陈燮君认为引入市场机制目的在于提高画家的作品价格,“但现在很多画家的市场价格存在泡沫,我们要考虑的是高价格是否能真正推动水墨的发展。”
李纲说:“作品的好坏不能用市场价格或者媒材来衡量,主要还是看作品本身,包括作品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创造的精神和影响力,或者画家思考问题的深度。资本走资本的路,艺术走艺术的路。资本不可能把所有艺术家都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