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 » 热议焦点 » 正文

2011版画进行时:中国版画80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08  浏览次数:804
2011,中国版画80年,又逢中国版画年。从年初开始便有一些版画的展览陆续展开。最近更是好展览此起彼伏。今日美术馆的《古元版画作品展》、中国美院《第十九界全国版画作品展》、更闻悉匡时拍卖设立版画拍卖专场,有很多老艺术家的绝世精品悉数亮相。

中国版画80年

中国版画80年

 

2011,中国版画80年,又逢中国版画年。从年初开始便有一些版画的展览陆续展开。最近更是好展览此起彼伏。今日美术馆的《古元版画作品展》、中国美院《第十九界全国版画作品展》、更闻悉匡时拍卖设立版画拍卖专场,有很多老艺术家的绝世精品悉数亮相。

 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美术里它一直与国画、油画、雕塑相提并称为四大创作门类,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据着不可小觑的重要地位,但随着当代艺术这一强劲风暴在中国的迅速登陆,版画这道深沉古老的风景却在这频频刷新的时代里被绚丽缭乱的图示遮挡住了其明朗鲜活的一面,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今年正值新兴版画80周年和中国版画年,版画活动频繁,市场相对活跃。为重新了解版画、使更多的人来关注版画、走进版画,本刊特策划专题,并采访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张桂林、版画系主任李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赵永康、清华美术学院教授文中言、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范敏——这些见证了版画一定阶段发展并执著致力于版画艺术传承的专业人士,及对版画印制与版画市场甚为熟悉的三版工坊创建者满开慧女士和器画廊创办者丁梦涛先生,并新生代的年轻版画艺术家黄鸣芳、江超,通过采访和共同探讨来揭开版画这一古老、传统、至为经典的艺术面纱!

 版画的渊源及发展

 版画这一艺术门类,追溯到历史上源远流长,如若在历史发展顺序上分类则主要被划分为古代版画和新兴版画。

 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因为其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关于中国版画的起源,众说纷纭: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有款刻年月的最早版画,则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由此可见,唐、五代时期的版画,作品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而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开始出现了山水景物图形。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现了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到了明清两朝便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建安派、金陵派、武陵派、徽派陆续创立,百花齐放。但是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真正使得版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徽派版画的兴起。徽派版画即以刻制闻名于时,高手如林,代表作品有《养正图解》、《古列女传》等。明代版画不仅用作书籍插图,而且也用于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文人雅士的“笺纸”、制墨名家的“墨谱”,以及民间娱乐用的“酒牌”。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版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这是对版画艺术地位的恰当评价。

 新兴版画即1931年以来创作的版画。新兴木刻是相对于原来的复制印刷技术、从属于书籍插画版画而言的。

 在1931年,鲁迅先生将国外的一些版画介绍到国内,并在上海组织、发起新兴木刻运动,中国才进入了创作版画的时代。鲁迅先生1934年在《木刻纪程》的小引里写道:“中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但现在新的木刻,却和这历史不相干。新的木刻,是受了欧洲的创作木刻的影响的。创作木刻的介绍,始于‘朝花社’,那时期出版的《艺苑朝华》五本虽然选择印造,并不精工,且为艺术名家所不齿,却颇引起了青年学徒的注意。到1931年夏,在上海遂有了中国最初的木刻讲习会。”

 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代表人物有:胡一川、黄新波、李桦、杨可扬、江丰、王琦、黄永玉、郑野夫、汪刃锋、邵克萍、王树艺、赵延年等。以延安为代表的解放区新兴木刻版画代表人物是:古元、力群、马达、彦涵、石鲁、夏风、李少言等。

 建国以后,新兴版画又在解放区美术成绩的基础上向前推进,陆续出现了四川版画、北大荒版画、江苏版画。新兴版画在题材、体裁的多样化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个性化以及风格的多样化方面也有很大进步,个性风格正从群体地域特征当中凸显出来。

 近年来的工业版画、农民版画、儿童版画所取得的成绩,都一再向我们揭示版画不仅不是一个小画种,而且是新中国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尽管当今版画展览看的人少,卖不出高价钱,在艺术商品化过程中也不占优势,但是它所体现出的艺术规律,仍然值得重视和发挥,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自己的艺术,需要真正根植于民间的艺术。

 版画的定义、分类和版种

 我们见到的印制的作品就是版画吗?这显然是一种狭义的认识和误解。版画作品的制作程序复杂,需要通过艺术家在各种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然后印刷而成,并可以有限制地复印出多份原作,而且每一幅印制作品都不影响其艺术价值。可以用以下四点来区分和定义版画:①在版画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利用木版、金属版、石版、丝网版等媒材参与制版,使艺术家的思想借助于版转化为艺术作品;②艺术家亲自或在本人监督指导下制版直接印刷而得的作品;③在完成的版画原作上,必须有艺术家的亲笔签名;④版画原作作品除了要有艺术家的签名外,还得附加试作或限定版次的记号。

 版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制版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多样的套色技法的拓展,使版画成为了一种具有丰富表现力的造型艺术。版画由复制发展到创作,技术的纯熟也慢慢衍生出众多分类和很多的不同版种来。而且根据不同的角度,版画有不同的分类:

 依印制原理可划分为:平版画、凹版画、凸版画、漏版画(孔版画)。

 依版材物性可划分为:石版画、铜版画、木版画、丝网版画(绢版画)。

 依制版方版方式可划分为:雕版画、腐蚀版画。

 依印刷材质可划分为:油印版画、水印版画。

 依色彩使用方式可划分为:黑白版画、彩色版画。

 谈及版种,木刻、石刻、铜版都是相对古老,沿袭至今,而丝网版画在中国是一种比较年轻并颇具当代性的版画品种。它虽为世人喜爱,但却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

 一般丝网版画创作数量在30-50张之间,也有更多的。目前已知国内印量最大的丝网版画,是东方涂钦为筹集善款创作的1000幅丝网作品《佛》。丝网版画萌芽于东方、成型于西方。上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的联邦艺术计划中开始包含丝网版画的研究项目,这一举动推动丝网版画正式步入艺术殿堂。随着丝网版画自身的发展成熟,逐渐为公众所接受,与木版、铜版、石版并称为四大版种。上世纪70年代末,李桦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认识到丝网版画在中国艺术界的空白状况,决心在中央美术学院筹建丝网版画工作室,筹建前期的各种艰难已成为一段珍贵历史,如今我们的丝网版画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甚至国际艺术界形成蔚为大观之规模,呈现一片可喜之势。所以丝网版画历史比较短,差不多三十年,可谓“三十而立”吧。

中国版画80年

中国版画80年

 

版画的当代教学模式

 中国的创作版画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至今,为了传承和发展版画艺术,已将其列为艺术学院的课程里必不可少的一项艺术媒介。版画版种众多,但最重要的还是技术,所以从基础课到工作室,它在学院教育里呈现着其独特的教学模式。

 云南艺术学院院长李小明说:“学院版画教学的模式基本上依照传统版画的教学模式在运行,即学生的专业课程:素描、色彩等造型基础课程和版画的技法训练课程加上创作课程。主修一门版种,辅修其它,如主修木版,辅修铜、石、丝网,反之亦然。另外还有部分涉及其他画种如中国画、动画等的选修课以及少量的下乡采风、外出考察参观的内容”。总之,学生主要是以课堂教学、造型训练和技法训练为主,相对其它画种,版画的技法训练有较多的自主创作成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赵永康教授是这样阐述版画教学模式的改变的:目前艺术院校的版画教学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变了版画教学内容以技法为主的传统模式;改变了版画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方式,针对美术学院的学生求知欲强,兴趣点多,接受能力快的特点,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录像、光盘、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结合经典作品观摩(幻灯片,画册,范画)介绍版画的概况,使学生近距离快捷、直观的了解和接触版画,并对选用作品随时更新,使学生能及时了解版画的最新面貌。逐步强化版画教学中的现代因素,突出版画这一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艺术语境中良好的渗透性和兼容性,展现了现代版画所具有的非常潜力和前景。

 版画的艺术传承和创新

 因为很少关注版画活动,也许我们一直忽视了很多伟大的作品:藏书票、各种积极口号的字样以及电视上看过的革命时期的红色海报,他们曾经如此鲜活的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可喜的是这种鲜活积极的东西至今依然受到艺术界的尊重和年轻“潮人”们的效仿与推崇。由此可见,版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是有极大意义的,它的出现首先是丰富了艺术的门类,同时其背后承载的是对于印刷术的一种继承和发展。版画也是一种便于流通的艺术。因此也推动了艺术品在不同阶层和消费群体中的流通。版画不仅是一个画种,更是一种文化和信息的传播媒介;是一种艺术的思考方式,与时代文明息息相关。

 首先,版画自身独特的艺术审美与制作方式,是版画这种艺术方式存在的重要因素。它正是通过制版、刻版、打墨、腐蚀、擦墨、曝光晒版、印制等间接的创作手段来区别于油画、国画所独有的艺术特质。如果没有了这些制作上的间接属性,版画也就失去了其自身存在的艺术价值。由此可见,艺术创过程中的节奏快慢,不是、也不应该是衡量艺术是否与时俱进的标准,艺术不应该像其他科学、信息、医学等学科需要与时俱进,艺术需要的是静下心来,按照艺术规律进行艺术创作,急、快、浮躁是艺术创作的大忌,艺术创作应该按照现在国外比较提倡的“慢生活”、“慢设计”那样“慢艺术”,从这个角度来看,版画制作工序的繁杂、漫长是它自身的一种优势。

 其次,版画的艺术创新体现在版材和工具上,它们有着独立个性的价值,有着属于自身的语言,版画的特性给我们提供了在版材和技法上进行反复实验的可能性;而同时更体现在版画的创作理念上,在版画艺术实践中,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用新的角度看世界,做出新的选择。

 任何绘画作品实际上都需要一个制作过程,而且最终的效果都多少带有了制作的意味,不过对于绘画性而言,这种制作都只是辅助性的。虽然从本质上讲,在利用材料这一点上版画是无异于其它种类绘画的,但其中过程的复杂性和循序性已远非别种绘画所能比拟。版画有别于其它画种的地方正是强调制作感,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制作感是在唱主角,这是因为在版画的制作过程中承载了大量的材料、技法因素。操作性贯穿始终,以至于在将板材、刻刀、画笔、溶剂、腐蚀液以及油墨、颜料、纸张、压板机等诸多的媒质串联和融合的过程中,它的操作性远远大于一般意义上的绘画性,这种全面、全程的制作方式在版画作品中留下相当明显的痕迹。也正是这种有板有眼,有程有序的制作,使最后呈现的画面有很强的画意,很浓的韵味。

 再次,版画制作在与版材的共生关系和互动中具有不确定性,这种带有偶发性的随机印迹是版画制作过程中的必然结果。相对于有形的,有规律的模式文本而言,随机性具有更大的变数,更多的偶然性,时常超出了艺术家对画面的预判,所以版画创新屡屡存在惊喜。由于它因多种不确定

 因素引发,故而随机性出现和变化的空间很大,当它被纳入版画创作有机的过程中时,也标志着版画创作理念的调整,对版画中的随机性的认同和研究的价值在于:揭示了我们的审美潜意识在与不确定性的动态、偶发、随机、虚拟互动中的共谋关系;开阔了审美的界域,开启创作思维模式之外的隐形触角;最大限度的发现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 “内隐信息”。

 也可以说,版画的艺术创新体现在版画的制作过程中。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把版画的制作视作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机的,有趣的,有变数,有活力的制作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为制作者留出相当大的空间,你可以倾其所想,尽其所能,并且具有很大的自由度,正是这种不易捉摸的出人意料的偶然性、随机性使得版画有了一种令人神往的魅力。“有法无定法”随时随地出新、出奇的特性,使众多艺术家痴迷,在从偶然走向必然的探索中,体会着一次次惊喜,这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效果使版画家在制作的每时每刻都存在"希望"和保持“敏感”。并且这种未知的,未名的喜悦将永远存在于未来的过程中。

 版画的艺术市场现状及其“边缘化”

 2011年被定为版画年,从1月14日张桂林老师在中国美术馆策划的“心境”,到中央美术学院的“显像之境”;从联合艺术推出的“法国原创版画展”到今日美术馆版画艺术中心主办的“田园诗韵”——赵海鹏水印版画展;从李帆老师在今日美术馆策划的“版画·概念”到“古元木刻展”,今年的版画活动相对频繁并且个个重大。但在整个的艺术潮流里来看,当代艺术展览的确已成为综合性展览,油画、国画、雕塑、装置、静态与动态影像、行为艺术、数码媒体交互艺术都在一个展览的同一空间出现。但在当代展览中,仍很少看到版画的出场,难道它与当代文化语境无关吗?还是它确实与今天的视觉心理与空间承载之间存在距离?它现在在艺术中的受关注度和市场现状是怎样的?或者它真的已经被彻底边缘化……毋庸置疑的是:近百年来版画与其它几个画种相比,无论是社会影响力还是艺术地位都不高,在中国的绘画艺术舞台上,始终扮演着配角的角色。

 版画的艺术应该有什么样的地位?这让我想起了京剧、昆曲,遥想当年,京剧是何等的风光,票几句京剧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体现,但现在却需要动用国家资源来延留他的存在,是京剧自身艺术价值的问题吗?不全是,是社会变了,是社会需求变了,社会审美变了,有了照相术、电影、电视、网络,娱乐方式太多了,京剧或许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社会了,退出历史舞台是迟早的事情。未来的某一时刻或许我们唯有在博物馆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去领略一下京剧的艺术魅力。版画亦然,之前实际应用的辉煌和在艺术创作的广泛应用是历史、社会的自然选择,现在有了更直接的艺术表现方式,如果有一天,艺术家在创作时都觉得不需要使用版画制作方式了,那版画就应该心安理得地退出艺术历史舞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目前版画面临众多困难:社会认知度较低,民众普及性差,这与版画在国际现代艺术中的地位不相符,严重影响了中国版画自身的发展。版画市场规模小,价位低,流通渠道不畅,而且版画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不成正比,国内高端水平的版画作品其艺术价值在当下的艺术市场中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这与版画在国内民众中的普及程度和画坛的影响与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必须承认,版画在国内所受到的关注远不如国画、油画,版画只是陪衬或点缀,尽管在全国美展中版画以一个主流画种的身份单独展出,但其影响无法与其它画种相比。在我们的艺术院校里,国、油、版、雕作为传统的主流专业,发展基本上是平衡的。以中央美院为例,版画专业很受学生的喜爱并有很好的教学成绩,所以看来,版画的低关注度与学院艺术教育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大的艺术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

 现在很多版画创作还停留在表现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唯美画面,社会大变革、大众关注的焦点、社会的热点在版画创作中几乎得不到什么反映与体现,所以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与关注,当然就不会在艺术市场上得到相应的位置。如果按照传统画种划分的话,版画家应该跳出所谓的“什么是版画”、“版画的本体语言”、“版画的界限”等版画圈自己制造的学术问题的争论,以艺术家的视野与心态进行艺术创作,需要版画方式时就得心应手地使用,不需要时,不再拘泥于所谓画种、界限而自觉的放手。

 版画在古代是士大夫袖中的雅物,可以放置在案头、枕边,版画的美就在于它的刻印之美,就像中国画之美是笔墨之美。如果我们强调单一的空间承载与视觉冲击,那版画后来有一个姊妹叫数码喷绘,我们为何不请这个自家姐妹来帮版画解决一些这样棘手的问题呢?原因在于版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一个种类就是它也是用手创造的。如果说绘画不强调用手描绘,谈绘画还有意义吗?艺术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思想的深度!

 可见,版画的存在和发展最重要的在于能保留版画最本质最纯粹的东西,不需要追逐到当代艺术的风口浪尖。如果非要追问到它是否被“边缘”,也许艺术本身就是边缘的。它不同于衣食住行,它是一种精神化的活动。中国美协把今年定为版画年对于提高业界和民众对版画的认知度以及版画自身的提高和发展相信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版画的商业性

 由于艺术作品的简单印刷锋芒突出,市场泛滥,致使对版画一知半解的人们脑中的版画概念更为模糊,分类也极为暧昧;名家版画商业运作备受争议,屡屡成为饭后谈资;原创版画市场运转像个耄耋老者,运行缓慢,困难重重。

 大致分析,现代人对版画的概念理解有三种:一是作为复制技术的版画。具有实用功能的印刷技术,也是一种传播手段,即传统的大众版画;二是造型艺术的种类之一,即传统意义的创作版画;三是在现代艺术理念关照下的,依据传统版画复数性或间接性等元素拓展出的综合意义的版画。艺术的商业印刷品是属于第一种,现在的创作版画就是第二种,第三种就是比如徐冰的作品,就是以版画的复数性为切入点,“尽可能纯粹版画的语言”,如《析世鉴》以文字为基础,以复数为手段“冲破艺术品总是一个固定结果出现的一般认识,揭示出艺术存在的另一隐藏的但却真实存在的方面”。他的另一幅作品《长城拓印系列》则是对印痕概念的扩展,他把对版画外延认识进一步扩大。

 现今,艺术市场上的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主要是油画和国画,凭借版画本身“复数”的特征,印制出1—200张限量版的作品,本人签名后,价格从前几年的两、三万元到现在十几万元不等。这种现象是艺术市场的必然结果。普通艺术受众或者说消费者,是没有经济能力去购买动辄百万甚至千万的艺术原作,又有很多人已经不接受简单的印刷品了,限量手工制作的版画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所以这也是个正常现象。但这种纯复制性版画,并不是版画创作,它和我们所谈的版画并不在一个范畴。

 而就市场的角度来说,某个艺术家的版画作品价位相对于他的油画或者国画作品,对于收藏者来说是件好事;同样是这个艺术家的作品,本来花100万才可以收藏一件,但现在可以收藏数十件,艺术的一个特性就是需要传播,有更多的爱好者收藏自己的东西,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是好事。

 名家版画的商业运作之所以备受争议,不能否认商业运作的优势。就内容而言原创版画肯定没有名家版画的竞争力强,但在价位上要比名家有优势。名家版画价格高,很多人接受不了。原创版画家若坚持创作,有了数量,价格也适当降低,自然会吸引很多收藏者。

 通过对三版工坊的创建者满开慧女士说她们主要业务也是版画复制居多。由于复制是一种简单的程序,某个艺术家的油画卖的比较好,供不应求,就会通过版画的形式来推广。但这种版画复制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让他们并不是纯粹的印刷复制,而是把一些艺术家的原创稍做改进,让它更接近版画的语言和画面效果,版画语言是简练而概括的,三版工坊将版画独特的语言与作品本身的语言做一个融合,两者相得益彰。

 满开慧说:“我们所追求的还是把版画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来推广,我可以邀请艺术家来共同合作,我去做市场推广和商业运作,艺术家只要专心创作,这样他们没有压力,又能创作出有灵魂的版画作品,这是我做工坊的一种新的模式和理念。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把版画创作当作一门艺术创作。为艺术家提供好的场地,用各种方式去实现他们的创作灵感,这是我创办三版工坊的初衷。”

凡事都有两面性,抛开市场泛滥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没有必要太过于强调商业印刷品和原创版画,中国和国外不同,文化、经济、传统、修养的差异,影响着中国的收藏。有句话形容这种情况很贴切——中国没有藏家,只有上家和下家。有些藏家收藏到作品,就着急出手变现。另一个原因是我国丝网版画的环境不像国外,国外除了油画、雕塑、水彩,其余就没有在纸上画的了。但是中国有国画这个国粹,也影响版画的发展。当然每个画种都各有优劣,只有并存才能发展。版画的制作过程相对来说繁琐和复杂。它只依靠复数性来传播。商业版画的泛滥与原创版画的冲撞,也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只要不局限于这种市场的弊端,商业版画的出现和运作也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版画的发展前景 

如今中国艺术品收藏逐渐升温,但与国内现今的油画、国画艺术市场的火爆相比,中国当代版画艺术市场极为低调。可喜的是随着2003年广州嘉德版画专场拍卖会的成功,中国版画艺术市场出现起色。

 不可否认,中国当代版画艺术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版画市场的政府介入和资本交易及一些地区推出的“版画双年展”也不乏盲目的商业运作;中国经济又处在一个转型期,导致整个艺术市场都极为激进和浮躁,但是也许艺术市场的成熟规范需要一个必然过程,版画市场的繁荣需要正常运转的中国经济提供机遇,这种种规律正决定了中国版画艺术市场繁荣的必然性。

 另外,版画的前景最重要的是在于版画界和商界的共同努力及版画教学对社会和社会文化的关注和参与。版画家只要坚持努力做下去,定会像很多知名的油画家一样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版画家应该是自始至终用版画的语言来创作。中国的版画现在虽然往商业靠拢,但是商业却可以起到一个尽快普及的场面,可以让大众主动去了解、去接受,最终慢慢剔除糟粕,留其精华。

 追其本源,市场是培养出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的版画市场很大,也许将来家家户户都可以收藏一幅版画,将这个古老经典的艺术形式不断传承并创新。

 版画艺术已成为国际上一个名贵的艺术品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品位,它的制作感和多样性使其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丰富的表现力,有序的理性思维和鲜明的个性特点构成了现代版画强烈的艺术魅力。可以相信,未来版画市场会逐渐升温,版画作品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同,现代版画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 前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前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