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 » 热议焦点 » 正文

刘海粟一封推荐信背后的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08  浏览次数:545
一封极为珍贵的信件,在宋文治长子宋玉麟2000年出版的专著《娄江宋文治——忆我的父亲》中,并没有记载。而且,信的正文的笔迹明显不是刘海粟的。带着种种疑问,笔者采访了刚刚从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归来的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原省国画院院长宋玉麟先生。

前不久,笔者在太仓宋文治纪念馆,见到了一封推荐信的影印件,署名是刘海粟。信的全文如下:

 铭璜部长、周邨主任,抱石、亚明、之佛诸位同志:

 我省从召开国画界座谈会以来,为了繁荣江苏国画艺术,正在积极筹备国画馆等工作,为了提高质量更好地培养人才,在组织工作方面非常重要,必须广泛发掘人才,团结国画界最优秀的新生力量,为繁荣我省国画而奋斗,才能符合国画馆组织的要求。据我了解,现在江苏省安亭师范担任总务主任的宋文治同志,确实是我省国画界比较年青而优秀的人才,他创作潜力很强,不特国画有很好的修养,在西画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听说他们领导上很重视他的绘画才能,鼓励他并支持他创作,这样做是对的,但为了更能发挥他的特长和作用,得到归队和培养是更迫切的,因我根据看到他的作品和谈话中,其所见解和创作水平,是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的,所以宋同志不仅是一般中等学校教师的才干,是值得重视并应进一步给以培养的机会。因此我愿向省提出,请予以研究考虑。

 此致

 敬礼

 刘海粟

 一九五七年一月十四日

 宋文治同志国画创作,曾在一九五六年九月份人民画报发表刊出,及向省第二届文代大会献礼的国画,现存省文联处。

 很明显,这是一封举荐宋文治加入筹建中的江苏国画馆(院)的信,收件人都是当时江苏宣传文化系统的负责人。但是,这样一封极为珍贵的信件,在宋文治长子宋玉麟2000年出版的专著《娄江宋文治——忆我的父亲》中,并没有记载。而且,信的正文的笔迹明显不是刘海粟的。带着种种疑问,笔者采访了刚刚从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归来的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原省国画院院长宋玉麟先生。

 玉麟向我们展示了这封信的原件,虽然经过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信件仍然保存完好,墨迹如新。他告诉我们,这封信是陆俨少先生亲自执笔写的,因此极其珍贵。从信中可以看出陆老对父亲很了解,也很欣赏。

 宋文治出生在江苏太仓,幼时家境贫寒,但痴迷绘画。凭着他的坚毅奋发和过人聪慧,终于成为继傅抱石之后,“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钱(松岩)、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中的一员。在他的成长道路上,得到了许多画坛前辈的提携和帮助。他先后拜朱屺瞻、张石园、吴湖帆为师,尤其是与陆俨少相识相交后,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山水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宋文治与陆俨少的相识富有戏剧性。1948年春,正在江苏安亭师范教书的宋文治,到相邻的嘉定南翔镇怀少小学交流教学经验,顺道游览了镇上的古漪园。园是名园,风物两宜。但对美术颇有造诣的宋文治的目光为园中各处题词深深吸引:字体高古,非常人能及。事有凑巧,当晚吃饭时,他见邻座一位老先生的扇子非同一般,便借来拜观。扇上一书一画,都是古漪园题字的那位先生所作,自此,他知道了陆俨少的名字。持扇人是陆俨少的族兄,宋文治请他引见,可惜未能见到。过了些日子,宋文治又从安亭师范专程拜访,又恰巧陆俨少去了上海。直到第三次,两人才见上面。自此,开始了近五十年的交往。

 “六百年来旗鼓息,风流今见陆天游”,这是谢稚柳对陆俨少的评价。宋文治说:“从我第一次见到他(陆俨少),我就将他视为终生的知己,崇拜的国画家。”宋文治曾几次提出拜陆俨少为师,但陆俨少遵前辈王同愈“不为人师”的教诲,坚辞不就,但表示“将尽我所能,无保留地教你”,并介绍他拜吴湖帆为师。

 陆俨少在信中,对宋文治的艺术才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肯定其“确实是我省国画界比较年青的优秀人才”,“是值得重视并应进一步给予培养的机会”。甚至还提及了宋文治“不特国画有很好的修养,在西画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在信的附言中,还提及了1956年9月《人民画报》发表过宋文治的作品。这件事情与陆俨少也是有关的。

 1955年,安徽省有关方面到上海物色画家去合肥工作,陆俨少约了孔小瑜、徐子鹤和宋文治一起前往。到了合肥,他们被安排画了一些布置画,然后到黄山等地写生,进行创作。安徽方面对四人的工作都作了安排。正在这时,上海中国画院成立,陆俨少确定入选,就回了上海,宋文治也无心留下,回到安亭继续执教。宋文治人没有留下来,但创作却获得了丰收。安徽之行创作的《桐江放筏》和《黄山松云》都在《人民日报》发表,尤其是《桐江放筏》被《人民画报》1956年第9期在中页刊登,这在当时是一件很轰动的事,所以陆俨少在信中提及。这一年,宋文治喜事连连,他创作的《植树造林 绿化祖国》又获得了江苏省国画创作三等奖。

 这时宋文治得到一个消息,继北京、上海成立画院以后,江苏也在筹备成立国画院。玉麟说,父亲生前曾提到过,江苏也要成立画院的消息,他是从吴白匋先生那里知道的。吴白匋时任省文化局副局长,是一位著名的戏曲家、书画金石鉴定家、收藏家。1956年暑假,省教育系统在无锡举办音美体方面的培训班,宋文治当时在安亭师范兼着美术、体育课,所以也参加了暑期培训。吴白匋被请来讲课,宋文治对戏曲尤其是昆曲十分爱好,当然不会放过向吴白匋请益的机会。叙谈之间,两人很是投缘,吴白匋告诉了宋文治江苏正在酝酿成立国画馆的消息。也就在这年9月,江苏省文化局向省委正式报送了《关于筹建江苏省国画馆的报告》。10月份,省文化局、省文联在南京召开了“全省国画家代表座谈会”,宋文治应邀参加。这次会上,成立国画院是画家们关注的议题,创作势头正盛的宋文治加入画院的心情更为急迫了。 

为什么认识吴白匋而又让其他人推荐呢?玉麟认为,应该是父亲希望能有一位美术界中的权威来证明自己的艺术水准,这也可能是吴白匋先生提议的。玉麟说,父亲肯定先想到陆俨少先生,但知道他与江苏文化界并不熟悉,而刘海粟先生这位画坛前辈,当年恰好是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前身)校长,大名鼎鼎,而且,父亲还以为刘海粟必是省国画院的筹委会成员,所以,能得到他的举荐当最好!可是,他和刘海粟并不认识,于是,他找到了陆俨少,请他予以帮助引见。对此陆俨少是欣然为之的,他十分看重宋文治(直至晚年,宋文治随他学画,他率宋文治拜吴湖帆为师等,都是记入他年谱的),乐于推荐他。非常凑巧的是,陆俨少与刘海粟不仅相熟,而且两家都住在上海复兴路,相距不远。在陆俨少家里,陆俨少先将信起草好,然后与宋文治一同去刘海粟家拜访。刘海粟性格爽朗,十分热心,在与宋文治交谈并看了他的作品后,十分爽快地签了大名并盖下自己的名章。

 这封信写给谁,看来也是费了心思的。“铭璜”即俞铭璜,有名的“苏中才子”,时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周邨时任省文联副主席(1958年后任省文化局局长)。(傅)抱石、亚明、(陈)之佛都是国画院筹委会成员。玉麟说,这封信,应该是经吴白匋先生转交的。

 这封信写后不到半年,1957年6月,宋文治正式调入省国画院工作,离开了任教10年的安亭师范。玉麟认为,父亲这么快就调动成功,除了他自身的艺术水准以及作品接连发表和获奖外,这封推荐信应该起了一定的作用。他说,听画院老同志讲,父亲和叶矩吾先生,是最早到画院来报到的画师。进入画院时,宋文治39岁,自此,他一生再也没有离开过画院,直到1999年逝世,终年80岁。

 在玉麟专著中这件事没提及的原因是什么呢?玉麟解释,父亲生前曾对他提到过这件事,但这封信最终如何下落,自己还弄不太明白,所以在书中就没有提及。随着推荐信原件的出现,一切已豁然开朗了。

 推荐信是在亚明先生2002年逝世以后,他儿子叶宁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的,后来叶宁赠送给了玉麟作纪念。为什么信件会保存在亚明那里呢?而且信上未见其他人的批阅手迹。玉麟说,亚明是筹建国画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后来又长期担任国画院的支部书记、副院长,一直主持画院工作,长期以来他也是江苏美术界的实际负责人。当年信件由吴白匋先生直接交到他手里,是合乎情理的。

 玉麟说,父亲是个喜欢朋友、重视感情的人,他一生对帮助过他的人都铭感不忘。在写这封信后不久,刘海粟、陆俨少都被错划为“右派”,以后又在“文革”中屡遭迫害,但父亲同他们仍保持交往。对刘海粟先生,他一直尊敬有加,父亲的画展还专门请刘海粟先生题字。父亲同吴白匋先生后来同是省美术馆的书画鉴定顾问,相交甚笃,吴白匋先生到晚年还将他珍藏的一部明清扇面册转让给父亲珍玩。尤其是父亲同陆俨少亦师亦友的关系,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玉麟说,这封信珍贵之处在于它留存了老一辈艺术家奖掖后进、举荐人才的史实,同时也是他们之间友谊的见证。他表示今后会在恰当的时机,将此信的原件捐赠给太仓“宋文治艺术馆”永久保存。

 
 
[ 前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前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