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故宫博物院发生窃案,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在斋宫临时展出的7件展品失窃。据两依藏博物馆馆长王夏虹介绍,丢失展品为金银镶嵌宝石的西式化妆盒,估计价值数千万元。10日,故宫博物院及北京警方均证实展品被盗事件,目前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中。(编辑注:5月11日晚此案已告破,嫌犯被抓,警方追回部分展品)
京城故宫、国宝重地,人防、技防、物防和犬防“四道防线”,遍布全馆的1600个防盗报警器、3700个烟感探测器和400个摄像头不间断运行;珍宝馆内外,更是红外线、微波、声音等多种报警器探头24小时开启,全方位监视;拥有40多台显示器的报警系统可自动录像,并有三种以上的技术手段进行复核,如发生意外,会立即通过专线电话上报。
然而,这套苦心经营10年、堪称具有现代意义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却未能阻止盗贼的成功行窃。究竟是什么人如此胆大妄为,又是怎样的疏漏让窃贼得逞?
据有关专家介绍,像故宫这样的国家顶级安保单位,一旦发生成功窃案,原有的安保和预警系统即宣告作废,必须全部推倒重来,另起炉灶。在科技发达、信息快递的当下社会,构建更加灵敏高效的全新防范系统应该不成问题,但再先进、再完备的防范措施终归需要人去操作。因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人防技防物防不如心防”的提醒,应是人们对故宫被盗案的最深刻、最中的的反思。
事实上,案发时故宫保卫处巡逻人员曾发现一可疑人员,在命令其原地蹲下后,立即打电话联系、上报,但可疑人员随后逃跑。应该说,在这样一个国宝重地和敏感时段,“可疑人员”竟可以侥幸逃脱,安保人员的警惕性、控制力、责任心,是不是同样“可疑”?反思此案,如何补救“心防”软件的漏洞,恐怕其重要性决不亚于“硬件”的构建。
期盼“天下无贼”只是人们的善良愿望,而正义与邪恶的博弈,不仅表现在手段较量的攻防战,更体现在斗智斗勇的攻心战,正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人们之所以拥有“最危险的地方恰是最安全的地方”的认知共识,就是揣摩透了人们过于自信的大意心理。因此,防止“故宫失窃”悲剧的重演,不能只寄望于构筑坚不可摧、无懈可击的防范体系,更应筑牢安保人员的“心防”工事。
故宫失窃案警示人们,无论对付江洋大盗,还是防范小偷小摸,无论是提防外贼侵入,还是防止“内鬼”作祟,“心防”都是重中之重;即便是构筑再多层再牢固的技术防线,制定再周密再快速的应急预案,都不要忘记为国门家室加上一把永不锈蚀的“心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