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大校园内发现明代南京锦衣卫高官夫妻合葬墓,昨日墓主身份正式确认,系徐达第六代孙,而神速的是,其夫人的陪葬蓝釉梅瓶出土仅5天就公开亮相了。为什么这么急吼吼?记者昨日采访后发现,为了展出此物,南京市博物馆甚至撤掉了“国宝”,其价值可见一斑。
墓主身份确定了:系徐达第六代孙
南林大校园内发现的明代南京锦衣卫高官夫妻合葬墓近日备受关注,对于墓主的身份也猜测不一。昨日借着梅瓶展出,考古现场工作人员许志强也解开了墓主身份的谜团。男方叫徐世礼,字君序,是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的第六代孙,任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这是世袭的职位,不是实职。”据悉,徐达一共生了4个儿子,而徐君序则是“老三”徐膺绪的儿子。对于此前有消息称徐君序可能是庶出的推测,许志强不答反问,“你们想想,如果是庶出,他能世袭职位吗?”
此前,晨报曾报道过,在男墓主和女墓主的脚边的壁龛中,考古人员各发现了一个白色陶罐和一个蓝色梅瓶。蓝色梅瓶价值远远大于白色陶罐,女墓主究竟什么身份?“周氏是周瑄的孙女。周瑄是明代的名臣,曾经出任南京刑部尚书,死后被追封为太子太保。”为什么陪葬品“女尊男卑”?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猜测,也有可能是女方生前特别爱好此类东西。不过遗憾的是,因为周氏墓志上有一块已被破坏,周氏的名字无从得知。
考古人员还告诉记者,在发掘该墓时发现了盗洞,也就是说早期被盗墓贼光顾过,几乎洗劫一空,仅留下了陶罐和梅瓶。“壁龛上全是泥,有可能他们并没有发现,这才留下这个稀世梅瓶。”
出土5天即展出:创史上最快“见光”速度
从本月20日出土到昨日展出,“蓝釉梅瓶”创造了出土5天即展出的史上最快速度,难怪有人戏言:摆放在玻璃罩里的梅瓶还散发着泥土的气息。就连南京市博物馆的办公室主任宋燕也对记者感叹,“今年初展出的洪保寿藏铭,从出土到亮相花了两三个月,已经算非常快的了,这次仅仅花了5天,中间还有休息天,可以说是我们建馆以来最快的一次。”而这一切都缘于晨报及南京各大媒体的连续报道,“这个梅瓶级别很高。这么说吧,在南京出土的梅瓶一般墓主都是侯以上,所以我们的考古人员都很兴奋,而且蓝釉又极为漂亮,你们的报道真是吊足了市民的胃口,大家都想早日一饱眼福。”
记者在现场看到,蓝釉瓷器不愧被称为古陶瓷中的蓝色妖姬,展出的梅瓶口径为4.4厘米,底径10厘米,高26.8厘米,最大腹径达15.6厘米,小口丰肩,色正釉厚,完整而精美,让观者惊艳。宋燕告诉记者,梅瓶是瓶式之一种,因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若而得名。梅瓶最早出现在唐宋年间,当时叫金瓶,是用来盛酒的,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酒瓶。到了元代以后,梅瓶尺寸变大,级别变高,渐渐成了用来插花的观赏器。
蓝釉梅瓶价值连城:为它撤掉了一国宝级梅瓶
在明朝时期,蓝釉的原料是比黄金还要昂贵的进口原料,因此那个时期的蓝釉瓷器特别珍贵。从此次出土的蓝釉梅瓶展出情况来看,南京市博物馆对它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据悉,《玉堂佳器》展厅位于南京市博物馆新展区三楼,面积近800平方米,集中展示南京市博物馆的精品。在此之前,该馆展示的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釉里红“岁寒三友”梅瓶以及明代内府白釉梅瓶都是国家一级藏品,也就是国宝。而这次,市博撤掉了明代内府白釉梅瓶,改展蓝釉梅瓶,虽然国家文物局尚未定级,而宋燕也表示,还是居中的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最为珍贵,但蓝釉梅瓶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在近距离观察新出土的蓝釉梅瓶后,记者惊奇地发现,在其腹部居然还有弯弯曲曲的龙纹。对此,宋燕哈哈一笑,“我一开始也以为是龙纹,其实不是的。那是釉特别厚,就像我们姑娘脸上擦了粉底液,多了就往下挂,我们叫垂釉。”除此之外,梅瓶腹部还有明显的拼接痕迹,对此,宋燕解释说,这种大的器物上下不同,不可能一下子拉出这种形状,所以梅瓶是分上下两段制作的,然后组装成一件完整器,“我们把这叫做接胎。”虽然从展柜的正面来看,梅瓶蓝釉通体完美无缺,但记者绕到瓶子背面和侧面还是发现了一些白色的瑕疵,“出土的时候就有斑点,猜测可能是烧制过程中留下的,也不排除是土侵蚀后蓝釉有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