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绿瓦已逝
百年红楼流芳
想看上世纪初东莞“红楼”医院是什么模样?想看清末民初那些停留在老莞人记忆中日常的衣食住行、风土人情?中西文化碰撞,西服和大褂同行,祖祠、庙宇、手工作坊、村子前泛舟的鱼塘尚存,雄伟的碉楼下面当年流行的广告牌却已不在……
本周五起,东莞市民就可以通过影像找回这些失落的记忆。在岭南美术馆6号展厅举办的“古穗倩影暨粤港澳百年老照片展”上,300多张1952年之前的老照片将使粤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的旧日重现。其中东莞众多部门和东莞市民纷纷向本报提供老照片,精心挑选的东莞地区40张照片也将在展览中一一呈现。这些莞邑老照片上至1918年,下至1952年,将展现出清末民初直至新中国建国前后的东莞城市变迁和风土人情。
本次展览由广州日报社联合中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广州市档案馆、东莞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并由东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岭南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广州御方设计策划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展览属于公益性质,向公众免费开放。
脉沥洲旁的百年红楼
据文史资料记载,120余年前,一位名叫铁威临的德国牧师受德国基督教礼贤母会的派遣,远涉重洋来到中国,经过两年的筹办,在莞城文顺坊仁和里创建了“中华基督教礼贤会普济医院”,时年1888年,它就是今日东莞市人民医院的前身。
这是东莞的第一所西式医院,在整个广东省来说时间也相当早。“就比广州博济医院晚一点点。”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医院最初建在莞城文顺坊仁和里,1901年迁至脉沥洲。当年的普济医院红墙绿瓦,一派西洋色彩,因此,又被喻为“红楼”医院。
初时,普济医院规模很小。《礼贤会在华传教史》记载,当年红楼“仅得病床25张”。而仅有华人医生麦道基一人主持医务。而后由于医院太小,普济医院在脉沥洲“购得禾田数十亩,为建筑新院之基址”。迁址后,女人留医楼、医生住楼和男人留医楼相继建成,而这张照片(见右图)就是1907年竣工的男人留医楼。
老建筑中西合璧威名流传
“男人留医楼就相当于今天的住院部,不过当年男女是分开住的。”该负责人介绍说。据史料记载,由于男留医楼比较宽敞,药房、检验室等不少机构都设于此。在这张照片中,虽然因当年的摄影技术所限看不出红墙绿瓦的斑斓色彩,却也能看出其中传统与西洋的碰撞与融合。
“男人留医楼早就拆了,原址在现在住院部的停车场附近。”东莞市人民医院办公室的伦瑞贞告诉记者。据了解,这张照片中的男人留医楼是最后一栋被拆除的普济医院老建筑,是在1993年拆除的。
今天的红楼早被几栋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大楼和四通八达的公路覆盖,再也看不见一处红墙绿瓦了。虽然经过历次的合并、改名,直到1985年更名为现在的东莞市人民医院,但是只要一提起红楼,东莞人十有八九都知道它的威名。“看大病去红楼”这句话在莞人中至今还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