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讯 » 活动预告 » 正文

民资搅起收藏虚火 企业收藏艺术品可避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11  浏览次数:460
眼下,楼市低迷,股市“跌跌不休”,而收藏市场则炙热无比。今年5月22日,在嘉德春季拍卖会上,齐白石一幅历年所见尺寸最大的书画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新纪录。

眼下,楼市低迷,股市“跌跌不休”,而收藏市场则炙热无比。今年5月22日,在嘉德春季拍卖会上,齐白石一幅历年所见尺寸最大的书画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新纪录。一位现场观看拍卖过程的婺商感叹,参拍者的出手阔绰让人惊叹,收藏品市场的火热令人疯狂。

藏品增幅远超越同期房价、股市增幅

上周,章政(化名)收到杭州一拍卖行的通知,他送拍的一幅当代画家方增先的作品以15万元成交。而3年前,他购得该作品的价格为4万元。3年时间增幅达到3倍左右。

其实,这只是章政第一次将藏品推向市场。近10年来,他一直只收不卖,先后投入数千万元,购买了古代及当代名家的大量书画作品。他保守估计,这些藏品的价值已经突破了1亿元。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精品增幅达数十倍甚至百倍。

与章政专注书画不同,记者认识的一位婺商的收藏范围更杂,除了书画,玉器、陶器、玉石等都在收藏之列。在他的私家花园里,记者看到一块重达540多公斤的翡翠原石,石头表面几处石皮剥落的地方隐隐透射出绿色的光泽。主人介绍,如果将这块原石切开,价值可能达到数千万甚至上亿,当然,也可能一文不值。记者追问购得这块原石的价格,主人微笑不语。一旁一起赏石的一位行家告诉记者,一般这样的原石都是经过赌石的方式购得,在行内,购石的价格是秘不示人的。

收藏十多年,仅一次捡漏 一犹豫,心仪藏品擦肩过

说起收藏,很多人都抱着捡漏的心态去搞收藏,其实,这在李恪(化名)看来,难度几乎如登天。他拿起一幅扇面,告诉记者,几年前,在外地以1000元的价格购买了这幅扇面,装进镜框放在桌面上观赏,一天无意识发现扇面的一枚印章:随园主人亲笔。通晓古文的他立即想起随园主人是袁枚的号,查阅相关图谱发现该枚印章正是袁枚的印章样式。袁枚流传于世的书法作品极为罕见,而书写于扇面的更为稀罕。以目前袁枚作品的市场价格,这个扇面价值至少达到数万元。

一位资深藏友告诉记者,在市场上,真正好的、有价值的文物已不多见,更多的是各种形形色色的仿品。对普通藏友而言,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和广泛的人脉,涉足收藏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很难获得好的藏品,更别奢谈捡漏和保值增值了。

李恪告诉记者,3年前,在杭州一个藏家手中看到一个画家的手卷,当时心理价位是八九万元,可是藏家开出的价格是12万元。第二次、第三次登门拜访,双方在价格上始终无法达成一致。不久前再去,藏家说那个藏品已经被人买走。李恪一听,心里懊悔不已,这幅心仪已久的藏品就因为自己的犹豫擦肩而过了。用他的话说是与该藏品无缘。

藏品超越省级博物馆 藏友欲建个人博物馆

在一位婺商的藏室,记者看到了大量藏品。他专注于收藏某一类藏品。为了增长见识,10多年来他不断学习了解此类藏品的知识,购买了大量书籍丰富藏品知识,为了提升赏鉴能力,他跑遍了国内此类藏品较多的多家博物馆。

目前这位婺商宣称:就此类收藏品,以他收藏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已经超越了国内多家省级博物馆的收藏,而且有数件作品从未公开报道,堪称传世之作。目前他正筹划建设一个民间博物馆,将这些藏品整理展出,让更多的公众了解中国五千年文明。

中国跃居世界第一大艺术品市场

8月7日, 2011中国艺术品收藏与投资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会议发布的信息显示,2010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艺术品市场。2010年中国占全球艺术品销售额的33%,超过美国的30%,位列第一。

文化部市场司日前发布了《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该报告指出,2010年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比2009年增长41%。其中,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10年全年拍卖艺术品30万件,总成交率75%,总成交金额达到589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77%。

 

专家解读:收藏成新吸金池

北京德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琳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多年浸淫于收藏品赏鉴和修复工作,经常被一些熟识的藏友邀请帮助鉴定藏品。她告诉记者,收藏正成为新的吸金池。

她介绍说,中国艺术品市场从沉寂、萧条到走向辉煌,是从1992年开始起步的。那时,国内艺术品市场还没形成,名人书画价格非常便宜,几乎是遍地黄金,只要你肯弯下腰,没准就能捡到“便宜货”。李可染一幅画,小的也就几万元,代表作才20万元。可时过境迁,他的《牧牛图》当时也就六七万,现在已经几百万元了。吴冠中的水墨当时不到30万元,现在价值六七百万; 5万多拿到的一幅范曾的人物画,如今有人当场点现金260万。

上世纪90年代的收藏品,最少已经翻20倍了;多的翻了几十倍、上百倍。“珠宝百分利,古玩千分利。”这句老话,随着收藏火暴正在被印证。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艺术品市场,其原因主要是收藏主体的不断扩大,过去只是一些行家跻身其中,现在企业家、普通老百姓等各路人物都聚焦于收藏,收藏市场自然火暴。

香港收藏家:收藏是理财的第三道防线

2008年,记者曾经陪同横店四共委主席徐文荣拜访一位香港的收藏家。这位收藏家的藏品以瓷器为主。

一进门,在鞋架旁边立着的两个葫芦形的瓷器引起了访客的注意。这位收藏家拿出一本英文书籍指着一幅图片请大家对照那对瓷器。他介绍说,这对瓷器是当年八国联军从圆明园掠夺的。一直摆放在一个英国庄园中,后庄园主家道中落,将瓷器拍卖,他从海外拍卖会中购得。

主人指着一个口径不过几厘米的瓷碗介绍说,不久前香港一个拍卖会拍卖的一个价值超过一亿港币的瓷碗,与这个藏品形制一样,均为皇帝御用的。

看过这些价值连城的瓷器,主人介绍起为何热衷收藏。他原本是做钟表生意起家,10多年前开始搞收藏。在他看来,收藏是理财的第三道防线,前两道防线分别是他一直从事的钟表生意和房地产。他告诉来宾,有这样三道防线基本可以确保一生衣食无忧。

企业为何热衷收藏?

在房产、股市、开矿甚至短期性炒作农产品之后,汹涌的民间资本为什么选择了收藏?记者调查发现原因有三:一是投资;二是企业文化;三是避税。

作为投资工具。商业人士热衷于在艺术市场上大显身手,源于资金寻求保值增值的考量。比起房产不确定的政策因素导致的行情骤冷骤热,以及股市的难以把握,好的藏品以其稀有能够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

企业文化的发展需要。章政认为,国外的品牌之所以能够体现出很高的品牌价值,得益于其悠久的历史。而历史悠久的藏品完全可以成为企业产品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触点,企业通过挖掘藏品及相关文化中的渊源,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可以锻造出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而这些都是百年企业所必需的文化元素和内涵。

通过收藏避税。从理论上讲,如果企业不将艺术品转让或出售,只是作为文化消费,那么做账时,就应将购买艺术品的开支直接计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如果企业不准备永久持有艺术品而待机出售,那么做账时,则应将购买艺术品的开支作为一种投资方式,计入“长期投资———其他投资(艺术品投资)”。在艺术品顺利转让后,再注销该项长期资产。而转让收入与购买支出的差额则应作为“投资收益”处理。因此,企业的收藏行为有合理避税之嫌。

 
 
[ 艺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艺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