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讯 » 活动预告 » 正文

倪云林艺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6  来源: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浏览次数:728
​研讨会现场活化倪瓒艺术遗产拓展当代艺术文脉为深入研究倪云林绘画艺术思想宝库,延绵中华千年艺术文化之源流,5月28日上

论坛现场

活化倪瓒艺术遗产 拓展当代艺术文脉

为深入研究倪云林绘画艺术思想宝库,延绵中华千年艺术文化之源流,5月28日上午,由倪云林艺术研究会主办的倪云林艺术研讨会在北京人卫大厦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无锡的艺术家、理论家、批评家、艺术史论家、媒体主编、策展人、专家学者陈传席、李一、西沐、唐辉、尚辉、王平、周积生等30余人参加研讨会,围绕深化和创新倪云林研究集思广益,对话倪瓒绘画艺术,共商当代艺术创新之文脉。

研讨会专家主要观点

著名策展人蔡力武主持研讨会

著名策展人蔡力武:

倪云林是我家乡无锡历史上彪炳千秋的十大画家,元朝的倪瓒是我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作品也成为文人画的典范和巅峰之作。倪瓒在明清数百年的时间其影响和声誉与日俱增,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20世纪以前对倪瓒的研究往往着眼于其山水画和绘画理论的阐析,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对倪瓒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资料整理和学术研究。我国艺术界关于倪瓒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8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该阶段侧重于倪瓒生卒、游历及家世的研究,同时对其绘画思想有深入探讨,对倪瓒的诗文、书法没有作相应的探讨,虽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在文献整理上作了重要的准备工作,客观上已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起点。90年代至二十世纪末为第二阶段。21世纪以降至今随着对资料更深一步的研究,对倪瓒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其绘画艺术思想,对其诗、书、画、生活方式、美食思想,艺术资源资产化方面也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架构一个完整的倪瓒艺术价值体系。

倪云林艺术研究会会长周积生致辞

倪云林艺术研究会会长周积生:

我们无锡倪云林艺术研究会和无锡倪氏宗亲会的几位负责同志,专程到北京看望我们聘请的专家是想当面感谢专家们对倪云林艺术研究会以及对倪云林艺术研究这次工作的支持,听一听专家们对倪云林艺术研究新的思考及建议、意见,改进我们的工作。无锡倪云林艺术研究会成立于2012年9月,研究会就设在倪云林生活的地方无锡东亭长大厦。研究会成立之初,我们就确立究会和一个大目标,就是要在无锡这个小地方,把倪云林艺术研究会建设成全国开展倪云林艺术研究的大平台。借用全国美术理论研究资源,把倪云林这一世界文化名人宣传好,更好地为文化强国战略服务。一是搞好研究会的制度建设,使研究工作经常化;二是从全国美术院校、机构聘请专家当顾问,其中一部分就是我们北京的专家;三是配合地方文化建设,开发利用倪云林艺术资源,每年与有关单位合作举办以倪云林艺术为主题的展览活动;与文化部门联合举办元四家故里文化交流活动。四是创办《倪云林艺术研究》内刊,已连续出版了6期,传播信息,交流研究成果,为推动研究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还编辑出版了《倪云林诗词300首》、《倪云林艺术研究文集》等。

我们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把倪云林艺术研究工作推向深入,多出成果特别是多出新成果,还在探索之中。还需要各位专家多多指导,我们特别希望并真诚邀请各位专家到无锡倪云林艺术研究会指导工作,举办讲座。我们相信,有政府和各位专家们的支持帮助,倪云林艺术研究工作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国家画院画家、教授顾平发言

国家画院画家、教授顾平 :

我来自于江南,母亲在镇江,父亲在南通,所以往来长江南北是经常的事情。自小喜欢书画,那倪云林是绕不过的关。倪云林在元代是大家,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倪云林不仅仅只有画,他是一个人,是一座丰碑,我认为是魏晋之后第一人。他的风骨、他的文风浩荡和他的精神完全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楷模。

作为一个画家,画和人应该是一样的。真正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倪云林是当之无愧的。所以从历史角度、家庭背景和文化传承来讲,他是那个时代唯一被时代造就的画家。因为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元人统治社会,没有科举考试,仕途上升的路被阻断。倪云林的家传深厚,他的哥哥们都是在全真教中有比较高的地位,他跟黄公望也有很深的交往。在全真教提倡的“三教合一”下,在文化传承上他是得天独厚的,在童年、少年时代就耳濡目染,打下了非常深厚的儒家、道家和全真教的思想体系,在这种精神体系下他一定是非凡人的。

倪云林还有洁癖,这种洁癖实际上也是文化贵族才有的东西。他把洁癖带到绘画和生活作风里面,所以他的画非常干净、通透,没有多余的笔墨,空旷、深远,这也是他个人性格在绘画中的一种体现,从精神、家学、环境等各种方面来看,他的人和绘画已经融为一体了,这是最重要的。

时代在不断变化,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儒、释、道精神渗透了整个绘画过程之中。今天我们如何去体验、如何走入倪云林,这是当下非常值得反思的一个话题。他对现实的意义就是,如何在当下把握住自己绘画的命脉,如何追求绘画的真谛,如何用自己的真我去寻求真实的艺术实践。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我认为倪云林都是个标杆。学习他是要深入地解析他为人、为画、为一生如何对待命运,从哲学、艺术上对他进行深入解读。当我走到太湖边,看到太湖边上一望无际、烟波粼粼,非常像神仙住的地方。所以,这一片水土养育了倪云林,时代和环境跟倪云林是相关的,也是唯一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锡的文化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深的印记,倪云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块。

荣宝斋月刊总编、学者徐鼎一发言

荣宝斋月刊总编徐鼎一:

倪云林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的“逸品之主”,中国绘画讲到“品”是神妙能逸,后来把“逸品”放在第一位了。倪云林的画格是最高的,不是说他功夫最好,但是格调在中国画里面是最重要的。黄公望曾经讲,中国画最怕有四种毛病——邪、甜、俗、赖,但倪云林的“逸品”是一种能够把这四种毛病去掉的良药。明代以后,江南的那些大收藏家,家里要是没有倪云林的画,那说明格调不够。因此他的画是可以“论雅俗”的。能够收藏倪云林的画,那才真正能够是懂画的人。

倪云林艺术研究会对研究倪云林的艺术做了大量的工作,这对当代画坛来说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倪云林画画没有任何功利,他画画不是为了卖。而当代画坛,特别是我们现代人,每个人提着毛笔就想到要怎么卖画,这样是不好的。而倪云林的很多作品连图章都没盖,都是朋友之间相互赠送的作品,都不是通过市场。而元四家里面另外几家,比如吴镇和王蒙是卖画的。倪云林是真正不卖画的,所以他格调很高。

他的格调之高来源于他的修养和文学。研究倪云林应该更多地研究他的思想、诗文和书法,这些是格调最高的。倪云林的这种高后人是不可企及的,也很难一言说尽。但他“逸品”的价值对当代来说更有借鉴意义。现在我们要研究倪云林的艺术成就,我觉得还需要组织一些专家更深入地研究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文,应该有一些专门的文章。现在绘画史上对倪云林画作的研究比较多也很深入,但对他的书法和诗文研究不够,恰恰是他的诗文最能代表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从文学和诗集的角度来看,其他元四家都有诗集传世,他们诗集的题目基本上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形成诗,把这些资料完全汇集起来,就能看到他们之间具体的交往和交流。因为在元朝时,文人的雅集是很多的,每次雅集之后都有出书,上面都有时间地点,大家看一下他们的诗集,尤其是《元诗选》里就能看到这些交往和友谊。

现在要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倪云林的文集、诗集、全集都要进行编著,没有资料很难进行研究。这是一个大工程,但做出来是功德无量的,为中国美术史提供了一个范本。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李一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李一:

我是学美术史,也编过《中华艺术通史》的元代卷,知道倪云林在美术史上的分量,元四家里面他是居其首位的。今天我们如何来继承文脉,发扬传统?如何来学习倪云林先贤,这是摆在当今的问题。

我每年都会定期接到会刊,编得相当好。里面都是一些专家对倪云林的专题研究,看后深受启发。这个会刊注重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每一期都有专题。比如对倪云林的饮食制度、园林建筑的影响等。今天我们讲继承传统,艺术研究会在这方面做得很扎实,实实在在推崇乡贤和历史上的大家。而且研究会的工作思路也非常清晰,下一步就是做倪云林遗迹的保护,包括建设园林公园、编辑《倪云林全集》等,而且每一项工程里面都有亮点。有其是编全集,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工作。之前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吴昌硕全集》和浙江美术出版社的《宋画全集》都在艺术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如果把《倪云林全集》做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关于全集的编法,站在今天的角度,应该注意到综合性、延续性以及对外传播这几个方面。将来全集的出版发行可以跟展览配合来做,借发行的契机把国内的作品一起到国外做展览,对倪云林的艺术也是非常好的宣传,这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国家在这一方面也非常重视。其实对国外的影响而言,中国古代艺术比近现代的更大,研究会和当地政府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做文章,或许能形成大的文化事件,形成较大的文化影响。

再一个就是在全集的传派方面,也可以单独列卷。刚在诸位都讲到,元画是一座高峰,而元四家里面又属倪云林最高倪云林还留下了大量的诗文,特别是在他昆山跟很多好友一起画画、听戏,留下了大量诗篇。现在,昆山已经编了《玉山草堂全集》,这里面就有很多当年倪云林跟好友一起唱和的诗、文,不妨在编全集的时候到处搜一下。将来编全集时,最好走访一下社科院的文学院,找专门研究元氏和元代文学的专家帮忙参与一下,可以去昆山考察一下,尽可能地把他的诗文书画、交友传派、园林建筑、宗谱等做一个综合性的全集。

刚才谈到要建云林公园,这个提案也非常好。现在要建设美丽中国、绿色生态,我们无锡的云林公园也是一种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当地有倪云林的文脉,倪云林画了大量关于园林的绘画作品,如果我们能以画入园,再现倪云林画中的园林,这在中国是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无锡特点。倪云林所画的园林图到明清对皇家园林的影响都非常大,很多北京的园林也是吸收了很多倪云林绘画中的一些元素来造园。如果在倪云林的家乡可以把园林公园造好,这也是一件大事。

《美术》杂志主编尚辉发言

美术杂志主编尚辉:

非常高兴来参加倪云林的研讨会,也很高兴听到无锡市政府进一步推动倪云林的研究。

今天我们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民族文化的复兴首先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倪云林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国画家和大师,倪云林研究会一直在做对倪云林研究的工作,这个工作值得肯定。首先是汇集了一批国内外、老中青三代学者长期的研究文章,而且通过他们的学术期刊把这些研究汇总出来,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有历史意义的历史文献。如何更加深入地推动倪云林的研究是一个大的课题,也是我们此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在出版界,《宋画全集》的出版已经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出访时要带的礼物,现在浙江大学作为一个国家项目在编辑的《明画全集》也在陆续出版。研究的第一步要对作品图像进行研究,对作品进行全面收集。第二,我们长期以来对倪云林做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但这种研究还很少跟时代相结合。今天我们谈到民族文化、谈到中国绘画,乃至于中国文化的写意性特征。但写意性的最高境界是逸品。从唐代的“神妙能逸”到“逸神妙能”这样的一种改变,倪云林是元代绘画,也是中国古代绘画中逸品的最高峰,也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代表。通过对倪云林逸品的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一种认识。第三,从20世纪以来,我们中国文化主要是向西方学习,中国美术也是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的传统、在现性艺术,学习他们如何观察对象、表现对象、精准地描绘对象。但是,我们也忘了中国绘画的最高的境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际上在每个复兴的时代,都是要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家的个案中汲取营养,这就是倪瓒给我们能够带来的,一种现实性的启发和当代的价值。

著名画家、批评家许宏泉发言

著名画家、批评家许宏泉:

自古至今对倪云林的艺术研究在古人已经做了很多,我们今天可能是从边缘的外围在研究他,但古人就很简单,就跟倪云林的画一样,三言两语就把倪云林刻画的非常到位。比如刚刚王平讲到的他有洁癖,这些故事就在历史中流传下来。我想讲几件跟倪云林有关的事情:

一个是在2002年,上海博物馆展出“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当时几百人都在排队看《清明上河图》,我在大厅一看这么多人,根本不想排队去看这张画。那个展览我真正看过两张画,一张是《青卞隐居图》,另一张就是倪云林的画。平时去博物我都是走马观花,但在倪云林这张画面前,我至少看了半个小时。,用笔的静谧和冷逸之气,在图片上完全看不到这种境界。

第二,我去无锡的时候在朋友家小住,早上一大早,我就跟朋友开车想去看看倪云林的墓。当时问了好多画画的朋友,也没有人知道。后来问当地老乡,找到了一个庙,旁边就是。那时早上5点多,露水沾满青草,正值夏天,还有很小的牵牛花开着,有一种特别荒凉的感觉。但这种荒凉特别契合倪云林的气质。回来的时候我就写了一篇《访倪云林墓》,还写过一首诗。后来我介绍很多朋友去看,但他们说后来倪云林的墓就被重修了。这也很矛盾,不修它就会破败,但修得很豪华之后,他的感觉也没有了。

第三个,有一年,我去东山看望亚明先生,两人在太湖边上聊天。我说“你在合肥做亚明艺术馆太累了,装修的事情还要管。”他说大家都在做,我也做一个玩玩。我说“现在我们看到太湖的烟波浩渺,马上就能想到一个人——倪云林,但是我们找不到倪云林的纪念馆或艺术馆。但举目太湖,想到的都是倪云林。”亚明先生非常感慨。他说,“再让我画五年,也许我能画出一张自己满意的画。”我觉得一个老艺术家能讲出这样的话,那是真正一种对人生的感悟。

说到对倪云林的研究,因为我一直在关注新安画派。我觉得我们不仅仅要研究倪云林本身,作为一代大家,他要承前启后。我觉得没有倪云林可能就没有新安画派。新安画派的画家渐江、石涛、査士标等,首先他们都是明遗民,跟倪云林在品格上和经济上有相同的感触。其次,他们是不是要继承倪云林笔墨精神和研究,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在研究新安画派的时候,实际上是倪云林绘画艺术的一种延续。

中国美术报总编王平发言

中国美术报总编王平:

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潘公凯老师在故宫里面讲中国绘画,讲到元代时他就很高标元代倪云林的成就。我还提出异议,说为什么不讲黄公望?他说还是倪瓒画得好。他把倪瓒摆在了元四家的第一位。他是逸格,从艺术成就上比其他三家更高一些。这也是潘公凯先生对你先生的认可。潘天寿是一味霸悍,当年江南一带也是以有无倪云林的画来定雅俗,所以在当年,他的绘画的影响在很早就形成了。我今天在看倪云林的画,都有很多故事。画史上也记录了他很多轶事。一口痰的故事。画史上记载他是洁癖很厉害的人。这种细节通过生活上说明精神上的洁癖。他是精神上的贵族,或者说是没落精神的贵族。他在人生青年当中的主要精力是在书画上,40岁左右哥哥去世,家道中落,晚年生活比较艰难和压抑。人生经历早期生活很单纯,画面也很单纯,在这种生活当中养成了他这种孤傲的性格,这种孤傲也使得他无法维持后面的周旋。虽然之前他是愉悦和单纯的,但后来他无法去做跟社会交往的事情,他可能连家庭管理也无法做到,更不用提收租之类的。他们家没什么权利,也没有什么关系和能力,家里又有钱,其实是有问题的。除了清高,他还有极致优雅的一面。哥哥在的时候是可以的,在这样的人生当中,散尽家财尽管看起来潇洒,但更多是无奈,这也收到了他人生中他崇拜的一些人的影响。比如斋号:维摩诘(王维)。他的哥哥是个道教徒,但他是喜欢维摩诘的,有很多是禅宗里面的印迹。画面中的空寂也是有关系的,他受佛道的思想都有,这也是中国文人所受精神影响的轨迹。“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主要还是以佛道的思想影响他,这也使得在生活中困顿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内心有个安放的地方,不会让自己有太大的失意感,还是比较平静。

一河两岸式的构图成为中国比较经典的范式。家乡的痕迹表现在折带皴的处理上,表现的就是 某种石头。 他的画格调的问题,平淡天真,清净静怡 ,在种种不如意时

每临大事有静气,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内容。每个人的历史是不能复制的,我们只能去感悟一些东西。江南的大户人家追求倪云林作为雅俗的区别,现在只追求财富,财富都是过眼云烟,但精神才是永久的。

荣宝斋集团副总、荣宝斋出版社社长唐辉发言

荣宝斋集团副总、荣宝斋出版社社长唐辉:

我非常重视这个活动,特意推掉了两个活动赶过来。研究会特别有意义。五年来做了非常多的事情,从心里面特别敬佩。

我们当代如何去学习倪云林?要从内涵和精神的层面,已经对艺术的解读和笔墨的高度来进行研究。当代艺术和画坛非常丰富和多元。绘画已经无所不能。但我们也需要写实、需要主题创作。但中国绘画不能脱离文化精神,他把它的中国画内涵影响到今天,也许还会影响到未来。后面的工作怎么做?周会长有很多建议。我也有很多启发。不光是做梳理,还要有活动,比如南北方画家的交流展,比如当代画家画太湖,体现当代画家的一种追溯。

再一个就是教育。荣宝斋画院的工作室都是跟当代画家学,但我们也可以开设”倪瓒艺术研究班。学习倪瓒可以让很多人成功,可以直接跟古人学习,可以跟无锡联合开班,这是具体的举措。通过实践来进行传播。但现在缺的是真正的研究和深入地研究。这个研究会虽然不大,但所传达出来的学术功能和氛围是很值得探讨和学习的。

核心:是要站在高远,不能够完全世俗化。高的东西有时候需要远离人群。活动非常好,我们荣宝斋杂志也愿意参与宣传。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

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传席发言

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传席:

倪云林研究确实还要深入。我在编《中国画史》的时候把倪云林作为一章来介绍,王蒙和吴镇是一章,还有些是七八个人一章,说明我对倪云林很重视。之所以说进一步研究倪云林很有必要,不久看书的时候发现倪云林是否加入全真教值得讨论,因为没有明确的记载。书里面有个说法是说倪云林是全真教徒,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全真教当时主要在中国的北方,南方也有三个教,但其中正一道最盛,其下一支为龙虎宗。忽必烈曾跟龙虎宗的天师有过密联,此后龙虎宗的天师们也跟朝廷有密切联系,在元代获得很大发展,特别是他的支派玄教发展更盛,也拉拢了很多名人。倪云林的哥哥倪昭奎就在玄教中担任重要职务,因为他有钱,后来他在无锡建立了轩辕万寿宫。所以倪云林应该是玄教的教徒,这一点之前我们都没有弄清楚。倪瓒跟这批人关系很好,包括张雨。这个问题研究起来还是很有价值的,因为研究美术史也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我们通过研究倪云林,也了解了当时玄教的一些情况。

第二个问题,研究倪云林我恐怕要早一点,虽然到半途又停下来了。倪云林的画太了不起了,那是中国文人画的最高峰,是中国文人画的精神聚集地,我想把倪云林的文集编出来。我收集的文集都是最早的版本,而且是从全世界收集资料,足足几大箱子。当年有人建议我,说“30多岁正年轻,赶紧发挥你的思想,校对的东西晚年再校。”我一听有道理,就停下来了,一停停了30多年。其实我很后悔,当时应该校下来的。校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学习,可以提高我的水平;同时也可以让大家使用。所以过段时间还是得把这个校出来,要不然引用的东西都不准确。大家现在基本上都接受我的《倪云林生年新考》,因为有几个确凿的证据,以他自己的话为准。

我当时给中华书局写信,想把这个文集点校出来,后来听说出版了一本《全明歌集》。底本是根据《四库全书》,而《四库全书》是不可以作为底本的,甚至连参校本的资格都没有。因为《四库全书》是抄来的,一定要找到本身有底本。现在人很多推崇美国的方法,从细小问题研究也是可取的,但真正的研究学问还是中国人的方法。上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从别的书抄来的都不能直接引用,一定要查到原始资料,否则做学问的态度就不严谨。中国从汉代开始做研究工作,有基础,科学的问题还应该用科学的语言。中国人见到外国人赶紧磕头,佩服的很,这是没有意思的。

另外我要纠正一个观点。我一直以为元代之前是不卖画的,都是画匠、画工才卖画,元代之前是卖文,历来文章是比画值钱的。倪元林之所以画得好,

技术是其次,是他的诗和文征服了我,他的诗了不起。社科院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前面几版都提到倪云林的诗,认为他的艺术成就很高,但是思想狭隘。那个时候反映阶级斗争、国家大事才叫题材广阔,他是“逸品”当然不会写世俗道理。现在,错别字成为时代特点,在古代是绝对不可以的。我看到古代科举考试的试卷真迹吓一跳,通篇上万字一个改的都没有,像印刷出来的。我刚才讲说元以前的文人不卖画,到明代中期才开始卖画,因为那时像苏州资本主义已开始萌芽,有钱人多了。拿钱买他的画,倪瓒很生气,就把画撕了。但倪云林后期有记载,持币求画者,每天都有。说明当时他是卖画的,而且在元代末期或明代初期就开始卖画。我之前说是从明中期开始卖画,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我也可以断定,倪云林是卖画的。正因为卖画,倪云林才留了很多画在社会上,其他人就不多。比如黄公望就很少,他那时候以给人算命为生。倪云林后来家产也没有了,无法生存,后来贫困也不舍得卖画。我觉得他是从明代初期开始卖画的。所以深入研究以后,倪云林存在的问题还很严重,我们的研究还差得远。

最后再说一下,倪云林的画确实是元代的代表。古人讲“元人画简,无一笔不繁;宋人画繁,无一笔不简”。元人画简就是以倪云林为标准的,因为王蒙的画就很繁密,但是倪云林是最高峰,他的一笔上去,里面蕴藏着无穷内涵。所以,倪云林使中国绘画的笔墨更加丰富了,他用笔内在的变化对中国画是一大贡献。他的构图不复杂,都是一河两岸式的。倪云林的画大多都是徽商收藏的,因为第一代徽商没有文化,末富极多。他们地位很低,但是非常有钱。就学着别人买古画。后来大家说文人画最高是倪云林,当时他们不认识字,一看元画上面字多,觉得有文化。越没有文化的人越尊重文化人。倪云林在徽商里面最有地位,所以影响了很多人,比如渐江。所以倪云林是新安画派的鼻祖。渐江把倪云林的笔法学好了,开始画黄山,最终也成为一代大家。所以我们今天学倪云林不要天天临帖,方法学好了之后也要跳脱出来。对倪云林如何继承、如何表现,我们还应该认真研究。

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发言

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

《倪云林研究》这个杂志越办越好,设计、文章都非常好看。《中国书法》做了20多年,至少做过10次倪瓒的书法专题,从几十个版到几篇文章不等,我觉得还可以再做。元代其实是中国艺术史上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关注的一个年代,实际上蒙古人入关以后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虽然我们不大承认。为什么这样说?我一个朋友要捐给我们杂志一套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日本墓葬杂志,里面有一个日本的天皇书法专题。我发现历代天皇写的字都很空灵,很随意,有些韵味和气息像唐以前的感觉。为什么中国的皇帝写的完全是两个感觉?同时代的皇帝,中国的皇帝写的很板,通常都是一本正经的,但是日本的完全就是两种感受。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日本可能更多延续的是唐宋的文化,唐以前的、包括唐代的东西都不多,颜真卿、柳公权等他们未必看得上。所以元以后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地方。我们在做赵孟頫专题时发现,赵孟頫的复古只是提倡而已,但实际上最有影响的元四家严格地讲都不是复古,倪瓒完全跟唐宋的古意没有关系。唐代的大小李将军都是重彩的,宋代的古就是范宽、郭熙等样式的,但是元代的绘画、书法等艺术虽然提倡古意,但实际上对于我们当代最有启发的是完全符合复古两个意义上的一种艺术创作。

在元四家里面,大家都知道倪瓒的格调和影响力,尤其是他对元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可以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影响力远远超过其他三家。我觉得徐鼎一刚刚说得非常好,元代他们都有相互创作诗词的场合。我们曾以为倪瓒可能不太爱跟外界联系,实际上可能不是想象的那样,他其实跟外面一些交往还是非常多的。他有那样的影响力不仅仅是环境和性格使然,我觉得更重要的因素还是他独特的理念、性格和生活方式来决定的。太湖养育了那么多人,也没有再出来一个倪瓒。我觉得还是要从人本身的独特性来看,他的某件作品或某个风格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实践来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我觉得还应该更多地从作品本身来研究,因为他的传世作品不多,有好多还有争议,在为数不多的作品中我们怎么来从图像、笔墨、传承的角度来展开、深入?从画面的意境来说,我觉得更多要从他的画面、结构和诗词题跋上来切入。所以我觉得《倪云林研究》杂志可以办得越来越好,内容也可以做得越来越好。

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沐发言

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沐:

刚才各位老师同仁就倪云林的学术、创作、审美等话题都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我主要是研究市场和产业的,所以想从这个角度对倪云林的研究和推广从四个方面谈一下。

第一,之前对倪云林的研究可能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学术层面、绘画审美层面、试论等研究,当然这些研究都非常重要,但我们在已有的研究中还要注意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即如何把倪云林当成一种资源来研究,而不仅仅当成是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

第二,在资源化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资源研究和发掘的系统化。除了我上述所说的开发内容外,还需要从学术方面进行一个高标的系统化研究,并对这个研究进行一些出版。比如刚刚说的出版《倪元林全集》,他就有很多方式。可以在新华书店销售,也可以在圈子里面赠阅。如果对这个资源进行系统化发掘,甚至可以变成一个非常时尚的文化产品,这样既传播了我们的文化,又能达到一个非常大的收益。希望在资源的系统开发过程中,把倪云林的数字化工作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工作和基础性工作来抓,这对以后的工作能带来一个非常大的触动作用。甚至,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倪云林历史文献方面的数字研究中心,可以和有关研究机构合作,成立相应的机构。

第三,另外我们要注意市场化的发展。倪云林有很多大IP,我们可以发掘出很多关于倪元林与园林相关的一些IP,包括倪云林的诗文、饮食、园林建构等,这些跟倪云林这个符号相关联的一些重要的IP,如何把这些IP形成产品形成市场,这也是当地政府和在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资源。另外还要做好跨界的推广和交流。比如在国际的一些推广,不同画派之间的推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实现不同市场不同产业的跨界,要真正用好倪云林这些资源。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保护倪云林的资源。资源系统化之后还要资产化,真正把倪云林的资源变成物质财富,这是非常关键的。比如他的IP等。

第四,在资源化、系统化、资产化以后,更重要的是与区域的综合开发相结合,我们要把倪云林打造成区域的一张文化名片,不与区域综合开发相融合,就很难走得通走得远。在进行局域规划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献言献策。比如提出建云林公园就非常好,如果当地政府能更多的参与进去,是不是可以更系统的当成一个项目来运营。

围绕倪云林的文化资源,我们要形成相应的研究机构,最终,我们还要从市场和产业方面推动这些事情,要把倪云林当成和当地文化,提升当地城市品味,构建城市文化灵魂这个角度去建构。倪云林的资源在进行系统开发时,市场和产业是块试金石,所以我们要多条腿走路,才能真正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倪云林研究和推广的产业高地,真正弘扬倪云林的精神文化。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接受采访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倪云林的作品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典范和代表,要有一个专门的场所来纪念他。如果只是开个会或者过去看一下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可以在无锡找一个风景优美的宅子,现在地方政府准备建一个云林公园,希望能够把倪云林的清閟阁复原出来,这种方式就非常好。虽然里面可能没有他的原作,但如果有一些高仿的作品,并能整理出艺术家对他的评价、曾经出版过的书籍、历代文人所画的倪云林等资料,有一个现实的空间做互动场所还是很重要的。

既然要进行系统研究,那就要不断出一些研究成果,在杂志等媒体上推荐一些好的文章,跟一些权威的媒体特别是新媒体进行互动。比如倪云林研究会就应该要做一个微信公众号,这样所有人写的文章和倪云林的作品就可以不断推动,扩大倪云林的影响。而且要保持热度,需要不断有人分析,包括不同时期对于倪云林的评价以及倪云林的精神价值,这些都可以不断地在公众号上推出,成为一个流动的“倪云林网上艺术馆”。

作为一个正规的社会团体,可以以研究会的名义来做这件事情,在研究会下面建立下属的网上艺术馆,设置虚拟展厅、纪念馆等,现在虚拟的比现实的还要重要。网上艺术馆可以进行倪云林的作品展陈、倪云林的生平介绍、遗迹、对倪云林的评价、产生影响的画派、艺术大家谈倪云林等内容,包括受他的影响的艺术家,像黄宾虹画的提拔上就曾经提到过倪云林,可以安排专门的人对此进行收集、研究。还可以从社会上召集“倪云林网上艺术馆”的网络通讯员、研究员,吸引更多理论家和喜欢倪云林的观众们加入其中。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永年接受采访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永年:

出版倪瓒研究全集我很赞成,我有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有几种编全集办法,

一种是出版社想快出成果,因为全集容易引起关注,但都编全集也有很多不一样的方法。我们原来有一个老师叫王朝闻,他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从延安回来的,文艺评论界美学界的首席权威。他曾带着我编过《八大山人全集》,我们一起商量编辑的办法,可能比别的方法更有学术性,更有资料性。第一,图要从全世界收集,台湾、美国的倪云林的作品图都要收全。第二,把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包括倪瓒的年表,历来研究倪瓒文章的目录大全,选取几篇好文章刊登,再请专家写一两篇序言来谈谈今天做这件事情的价值意义,这样就比较全面了,希望可以把它编好。

至于跟学校结合,有这么一个问题。硕、博士生在入学的时候先有一个研究计划,他们的课题可能跟你们的有关系也可能没关系。在结合的时候就要经常跟一些做倪云林创作研究的学校保持联系,纳入他们的课题,临时找的话就不好介入了。可以重点培养几个院校,比如上海、杭州、北京几个离的比较近的美院,跟他们的人文学院和国画系保持联系。

同时可以定期以二至三年的频率开一次研讨会,根据已有的刊物发表的成果和作者近期的发现进行讨论,讨论的成果又可以发表在刊物里面,形成专号,这样也可以联系更多对倪云林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和画家。甚至可以做成“倪云林艺术节”,既有展览又有研讨会,还可以有相关的衍生文化产品,会使受众层面更广泛一些。出版的《全集》也可以在某年的艺术节上进行发行,除了文化之外,还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进行经济活动,这也是可以考虑的。

嘉宾合影

 
 
[ 艺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艺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