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州市是中国红丝砚之乡,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党中央一系列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部署,进一步做好特色区域建设,促进红丝砚文化的创新、融合、发展,嫁接产业合作和艺术传承,推动红丝砚文化发扬光大,更好地传承、保护、发展中华砚文化。本次活动的开展旨在使红丝砚文化得到推广宣传,扩大红丝砚的影响力,树立红丝砚作为古九州之一——青州的城市名片和区域标志,积极弘扬优秀砚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促进红丝砚爱好者、制作者、收藏者之间的交流,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青州红丝砚作为中国砚林一颗永恒的瑰宝,早在唐宋时期就被文人墨客推崇为四大名砚之首,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砚论》写道:“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论端、歙。”同时受到颜真卿、苏东坡、欧阳修、郑板桥的垂青,可见其在当时文坛的历史地位。青州红丝砚质地温润细腻,发墨护亳不损笔;色彩华丽,红黄相间,有红底黄丝,黄底红丝,紫底红黄丝,金星斑点,大小花等,为难得之砚中珍品。千百年来,青州红丝砚以其雍容华贵、艳丽高雅的王者之美,倾倒了历代的文人墨客,王侯将相。
青州红丝砚《丝绸之路》
青州红丝砚《冬香春韵》
近年来,青州市委、市政府对红丝砚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在宣传、推广、保护红丝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保护红丝石矿资源的同时,注重发掘和保护红丝砚的文化历史遗产,推动了青州红丝砚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2013年,青州红丝砚制作技艺被认定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唐风宋韵”中国•青州红丝砚高峰论坛暨红丝砚藏品展由青州市委宣传部、青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由青州红丝砚协会、青州未央红丝砚博物馆承办。另外,支持单位还包括新华网一带一路文化点亮世界系列活动组委会、中国纪实网、中国华侨传媒网、山东省鲁砚协会、山东省鲁砚研发中心、聚匠网、文化山东客户端。此次高峰论坛邀请了全国知名制砚大师、砚文化研究员、砚文化爱好者以及各界新闻媒体齐聚青州,进行学术性的交流探讨与学习,为广大青州红丝砚的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高端交流平台,针对青州红丝砚的历史文化地位、技艺传承与保护、收藏与鉴赏、现代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促进相互共同进步与发展。
据了解,此次红丝砚藏品展的筹备以及宣传工作十分缜密,所展出的红丝砚藏品在征集过程中要求高规格、高标准、高品质,限每人一方,展出砚台是以实用砚为主,因届时将有全国大家现场挥毫使用,最好配备砚盒,砚台(铭文)拓片,砚台赏析以及名人评砚和题跋。藏品必须通过活动组委会审查才能通过,对报送的作品组委会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的原则,选出最能代表青州红丝砚水平的精品进行展览。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作备案登记,每一方红丝砚藏品都做了铭牌介绍
,待组委会审核选展,共将展出红丝砚展品近百方。本次作品将地方文化融入到红丝砚的创作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有代表性的创意作品。例如,李清照砚兮归来之系列,根据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青州生活十几年的文化资源,创作了归兮归来红丝砚作品,这些红丝砚都是名家雕刻,名家题跋,名家配盒,名家拓片,这一系列到目前为止在业内也是一次完整的砚文化组合。其次中华状元砚系列,是根据青州博物馆的状元卷启发设计而成,是以青州红丝砚为载体,融合了儒家文化,状元文化,砚文化的结合体,是青州红丝砚传承发展创新的文化成果,皆在传承新时代状元精神,励志育人,传递正能量。青州红丝砚宜子孙砚系列,根据青州博物馆藏品宜子孙玉壁设计而成,是红丝砚和子孙玉璧融合的创意作品,寓意子子孙孙宜室宜家。既突出了青州红丝砚的特点,又体现了青州悠久的历史文化。
据介绍,此次藏品展将展出的高规格红丝砚,还搭配了高标准、高规格的笔、墨、纸,它们分别是来自安徽泾县的中国宣笔、安徽徽州的项氏徽墨以及安徽泾县的1981年的红旗宣纸。活动期间,为推广红丝砚文化,还特别设计了红丝砚制作技艺展示传承活动,设置磨墨、试笔、雕刻等环节,用上好的徽墨磨墨,宣笔书写在红旗宣纸上,真正体验红丝砚坚而不脆,硬而不滑,润笔护毫,温润如玉,发墨如油,墨色相凝如漆的效果。
比尔盖茨收藏青州红丝砚《上善若水》
中国红丝砚高峰论坛暨藏品展将立足历史文化资源,提升红丝砚文化辐射力,彰显地域特色,传承红丝砚文化,合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打造青州砚文化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区域品牌建设与发展,促进青州区域文化的丰富与完善,树立青州红丝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领军地位。将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擦亮“文化名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名片,进一步发挥文化的杠杆效应,培育艺术品收藏产业发展,造就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深入挖掘红丝砚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突出红丝砚的文化性、工艺性和市场性,振兴传统工艺,积极将其融入文化产业链,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收藏体系。以文化软实力推进“四个城市”建设,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助推乡村振兴,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