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讯 » 活动预告 » 正文

天光乍现 源头活水——浅谈王焕波先生的山水画创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25  浏览次数:366
王焕波,1962年生于山东文登天福山。1982年毕业于莱阳师范美术专业,后分别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硕士研究生课程班,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高级研修班。

  

 

  王焕波先生晨光系列作品(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理学大家朱熹这首人们耳熟能详、传诵千年的《观书有感》,为我们带来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的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只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不断的注入,才有方塘映照“天光云影”的美景。赏读王焕波先生的山水画作,在被他画面中那“天光乍现”的画面效果深深吸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其画面之外所下的功夫,并探索回溯他的艺术人生。由此笔者发现了与朱熹诗中“为有源头活水来”极为相似的艺术探索历程,哪就是王焕波先生不断在中国绘画传统和自然、生活的“源头活水”里,汲取艺术创新发展力量的漫漫之路。人常言道:“入古者深,出古者远”,范宽氏又曰:“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然笔者看来,无论是“师人”还是“师造化”恰如人两条腿走路,是自古以来中国画家成就其风格、造成其面貌的两个基本因素,同为艺术笔墨的“源头活水”不可偏废。显然,王焕波先生在这两条路上走的十分稳健,在更深的打入传统、剖析经典、学习古人和重视生活、深入林泉、撷取自然中,走上了“一条专诚而严谨的学习道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艺术风貌”。

  

 

  王焕波先生晨光系列作品(二)

  打开王焕波先生的博客,2015年的泰山写生,画家在回首翻阅那些写生作品时似乎感到“泰山的足音,已由远而近仿佛叩响了我的心扉”。仍然是2015年,太行林虑山大峡谷写生,在被蚊虫肆虐叮咬、雷雨惊吓浇灌中,画家沉醉于太行烟雨“巍峨大山迷离多情,氤氲峡谷小镇艳情漫漫”的幸福与艺术劳作的酣畅。2014年两次出国,分赴韩、美参加展览、考察写生,在中西艺术的碰撞中,领略域外风土人情的同时,也掌握了解了国外的艺术创作动向。而他在家乡天福山和跟随其恩师贾又福先生参加的写生活动,更是不计其数。林林总总,王焕波先生三十余年的艺术创作之路,笔者以上罗列也仅仅是其走出画室,在自然山水这座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和宝库中艰苦卓绝学习发现的九牛一毛。然窥一斑可见全貌,仅此笔者披露的冰山一角,观者也足可想象到王焕波先生在山水自然中写生、创作的勤劳和长期坚持。

  

 

  王焕波先生晨光系列作品(三)

  在写生中面对自然的鬼斧神工、迤逦壮阔,王焕波先生从来都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对自然的极大尊重,用笔墨一丝不苟的进行诠释。比如在郭亮村对绝壁长廊的写生中他就曾有这样的感慨:“面对这样的的苍岩绝壁,这样的人间奇迹,我只有敬畏的份了。我看到有关资料,这个峡谷已经形成十几亿年了,十几亿年啊,想想就晕!再看看绝壁上十三勇士的杰作,面对这些,我不敢玩一点‘逸笔草草’,更不敢漫不经心地同它对话,只有负出自己全部的情怀,怀着十二分敬畏的心情,像当年十三勇士那样,一锤一斧地凿出这山石绝壁和绝壁上的长廊”。由此可见,画家是怀着一种怎样虔诚的心情,描摹着自然的瑰丽多姿,在与自然的笔墨对话中赋予了其更为深刻的精神内涵。

  

 

  王焕波先生晨光系列作品(四)

  从他的绘画风格面貌的发展历程来看,首先王焕波先生骨子里,受齐鲁文化长期滋润影响,其绘画也必然从传统出发,进而向前、向外衍生发展。其次他对中国绘画的传统,乃至根植于其中的文化蕴藏和笔墨样式,都曾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其艺术的创作根植于此,必然从中汲取技术的或者思想的养分。

  因而其绘画有源自庄周、宗炳、范宽、李成、龚贤、石涛的文化传承,有大山大水滋养下的浩阔与宏大。比如对范宽山水笔墨写实的吸收,对其“师造化”思想的传承,通过大量的对古人绘画的临摹、在自然写生中的锻造,以及艺术创作中穿造性的融合,进而在他的画面中准确的呈现了山石、树木形体和质感。他叹服于宋人绘画的为我们带来的奇瑰壮丽、物我浑成的博大境界,并与其中撷取笔意领略精神。王焕波先生三十余载的艺术之路,无论是早期作为学生或者老师的时代,所做的初期探索学习;还是后来在贾又福先生指导下,更为扎实的训练与创作,都是其向传统、向前辈,同时向自然深入而扎实的“追根溯源”,是不断向外汲取营养的积累与积淀。在对传统的学习挖掘中,他坚决实行有的放矢的探究,不求齐全而求其用,进而繁衍出个人鲜活的艺术风格。对古人传统这座“源头活水”的学习,王焕波先生坚决实行“不仅要从‘虚’的方面去学他们的精神,更要从‘实’的方面去学他们的技术”的思想,从他们的笔墨特点出发,从他们的构图方式研究,“解剖分析”寻找符合个人艺术特质、契合时代风尚和审美精神,研习纯熟进而转化而为个人的有效艺术元素和构成部分。

  

 

  王焕波先生晨光系列作品(五)

  有人说王焕波崇尚李可染先生“废画三千”的苦学精神,我想此言定然不虚,没有多年笔耕不辍、深入生活自然的,在崇山峻岭、沟壑峡谷中无数水墨对景写生的训练,怎能有如此贴近自然的笔墨承载。同样没有对五代两宋以来传统山水高峰,最大限度的深入的探险,也就没有其绘画对“人与自然精神高度统一”的认识。更何谈其画卷中“天光乍现”的旖旎景象呢?

  回到文章的开头,笔者感叹于王焕波先生画作中“天光乍现”的画面冲击,惊羡其画面光线冲破黑暗那一瞬的灿烂夺目,然“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现在看来,王焕波先生在对艺术创作“活水源头”的寻找与探索,可谓“画里春秋披星月,廿年辛苦不寻常”。只有三十余载,在自然、于画室,淫浸丹青且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苦工,画家方可在自然光影乍现的哪一瞬,抓住的时光定额成画面,而成就了其“晨光系列”的与众不同。

 
 
[ 艺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艺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