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瓷韵风华——嵇锡贵陶瓷艺术精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盛大开幕。领导、嘉宾、高朋、后学、媒体,济济一堂。受嵇锡贵大师之邀,参加开幕式,不胜荣幸。
嵇锡贵,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杭州西溪贵山窑陶瓷艺术馆馆长。
有缘与嵇锡贵大师相识,是在7月的西泠美术馆。她对于我的南宋官窑收藏给予了肯定与鼓励。言谈如沐春风,很有亲切感。正如中国美院原副院长高而颐先生说的“嵇锡贵今年已经75周岁了,但性格开朗、直爽,为人善良亲和,一点不像年过古稀的老人。”
开幕式上,嵇锡贵大师向浙江省博物馆捐赠“釉上彩水仙花瓶”,并进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嵇锡贵卷》的新书发布。
三楼展厅几无立锥之地,气氛热烈。每件作品前,都是人。一共走了两圈,才算把每件作品都看了。
大师的作品,给我两个最大的感受。第一个感受,传统技艺素养深厚。画面充满古典花鸟山水情趣意境。刻花工艺与宋瓷一脉相承、釉上彩纹饰的全局把控与细腻勾绘,青花釉彩的运用、瓷板画的禅境与文人气质,看过之后,我就明白了,大师为什么是大师。
尤其是一件“春韵”粉彩梅瓶。瓶身主题图案是花鸟。瓶颈与瓶足各有一圈细密青绿缠枝花卉纹饰。乍眼一看,是纯粹绿釉饰带。再仔细一看,原来竟然填满细密的缠枝花卉。大师对于彩绘花卉线条的运用已炉火澄清。
我个人而言,尤其喜欢下面这件“梨花青鸟”粉彩瓷盘。类似风格另一件《梨花小鸟溶溶月》粉彩瓶被嵇锡贵大师之女,艺术学博士郭艺研究员,评论为“母亲五十岁之后淡泊恬静风格的代表性作品,是她对于人生的深刻感悟与表达,使人进入作品悠远的意境之中。让人不再关注工艺技法,而是更多地引发对生命的反思”。
第二个感受,大师刻花工艺的缠枝花卉,鲜活灵动。以这件“暗香浮动”越窑青瓷刻花大盘为例。图录上的照片,无法表现出缠枝花卉的舒展与层次感。你若见过南宋都城杭州出土的唐五代越窑青瓷精品标本,再来看大师的作品,就会由衷感叹大师刻花技艺出神入化。
已故中国工艺美术界的学术泰斗、美术教育家邓白先生是嵇锡贵的恩师。邓白先生也是解放后在国内最早研究南宋官窑工艺恢复的艺术家。邓白先生当年评价嵇锡贵“是陶瓷彩绘设计的难得人才”。
1990年,嵇锡贵与邓白先生交流
2003年,邓白先生指导壁画(左起:郭琳山 邓白 嵇锡贵 郭艺)
2004年,嵇锡贵与丈夫郭琳山
这一切得益于嵇锡贵大师的艺术人生经历。毕业于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和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设计系。23岁即进入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艺术室工作。44岁调入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潜心研究越窑、南宋官窑、龙泉窑、婺州窑青瓷、长兴紫砂陶器的烧制技艺和装饰技艺。这两段主要经历,体现在她的作品上。一块是明清景德镇综合陶瓷技艺风格,另一块是浙江青瓷尤其是越窑青瓷技艺的恢复与创新。
我想,嵇锡贵大师若是在明清两朝盛期,必定是景德镇御窑厂首席画师。若是在晚唐五代或是南宋的浙江,也一定是越窑秘色瓷、南宋修内司官窑的御用艺魁。
展览上,我特别注意到嵇锡贵大师的一纸铅笔字。“宋代刻划花资料主要有定窑刻花、景德镇影青刻花等。经过多年的实物临摹和有关书籍照片整理、汇集成册页,以供自己创作的参考。因本人酷爱刻花技艺,从中有所收益。嵇锡贵后记 2012年4月”。大师何能成为大师?可见一斑。
从当年负责整套7501中南海毛主席用瓷釉下彩绘梅竹到2016年G20峰会国宴用瓷“皇家气派”的画面总设计。本次展览,我们见识到了国家级大师的风范与60年孜孜以求的艺术探索精神。
为什么嵇锡贵大师的作品,色彩丰富,对于看贯单色釉宋瓷的我来说,却竟丝毫没有感觉到匠气,相反,每件作品无不透露出一种艺术经典的气质。我想,这也许正是嵇锡贵大师的艺术家境界所在吧。
展览截止到10月15日。这是嵇锡贵大师从艺60周年的大展,更是当代陶瓷艺术的经典展。你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