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讯 » 活动预告 » 正文

吴耿祯:一位剪出光影的诗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24  来源:非池中艺术网  浏览次数:557
认识到吴耿祯,即是在《趁着年轻去流浪》这本书上,那一页、一张照片,一位男孩站在学校泳池的正中央,向天空仰望,看天上的阳
        认识到吴耿祯,即是在《趁着年轻去流浪》这本书上,那一页、一张照片,一位男孩站在学校泳池的正中央,向天空仰望,看天上的阳光无形地洒落在他身旁池水,波光淋漓光影闪烁,蓝色绿色、黄色橘色,全都反射在泳池旁的大楼玻璃窗,与那男孩的身上。是这样的一张照片,光影交织,朦胧而令人雀跃。这影像如同这位大男孩触碰剪纸的第一夜,像编织朦胧遥远的梦想,雀跃以致无法停歇,当剪刀终于停止锐利地将片片纸花散落一地,那时已是新的一个早晨;阳光射进窗户、穿透初生的红色剪纸,落在地面与纸花碎屑一同跳舞。吴耿祯,他说,这是他迈入剪纸艺术的第一天。

    关于一位牧羊少年

剪纸犹如他的书写,剪刀是他的手。

吴耿祯少年时住在台南盐水溪畔,叁合院与溪流是童年时代的回忆。从高中开始就搬出去自己独立打工念书,因为没有固定的经济支柱,当时就体会了不少世间的现实,也因此发挥在纯粹艺术中的能量相对的强。“高中时真的很苦闷。”这句话从吴耿祯腼腆的笑容裡脱出,有一番趣味、又带有点心酸的感觉。这位苦闷少年最后在文学诗词与艺术创作上找到归宿;写诗和绘画至今仍是相伴随的抒发习惯。

       如果你曾幻想当一位牧羊少年,那么这个角色应该和吴耿祯相去不远。高中毕业前夕,他曾考虑念中文与艺术;当时在一位老师的资助下上来台北考台北艺术大学,不过戏称自己为“乡下俗”的吴耿祯,用自己的个人风格与创意去应试,换来的却是天真的想法仍须多加磨练。总之,高中又多念了一年之后,毕业就先去当了大头兵。回来后则是靠着当时非常流行的婚纱摄影来闯天下,不过毕竟这份职业无法满足他内心的创作欲望;“我后来想想不行!难道就要一辈子做婚纱摄影吗?”。

他决定继续回到校园,先是到树德科技大学学习室内设计,后来因为却一个网友的留言,辗转来到实践大学建筑系。偶然开始接触剪纸的便是在这个校园。当时被剪纸的光影所吸引但对其意涵并没有概念;受到泳池水波的启发,他拿起剪刀在对摺又对摺的纸上拼命地剪,过了一夜,完成的是他人生第一件剪纸作品,而这满足感来自他在小时后不曾体验过的剪纸。

在大学即将毕业的2006年,吴耿祯申请到云门文教基金会的流浪者计画,偶然地开始去“流浪”。那是第一次一个人旅行,就在陕北待了超过两个月。流浪归来后他并没有直接去建筑事务所上班,因为想要给自己再多一年的时间,寻找自己喜爱的事;因为在陕北看见那些老大娘,生活封闭但非常朴实平静,贫穷但心灵非常富足,这一切,为他的人生带来了转捩点。

建筑、剧场,窗花中的光与影

吴耿祯到陕北去认识了红色的意义,透过剪纸去理解当地的社会符号和哲学观。在瑞士,则找到欧洲剪纸发展的历史脉络与许多非常珍贵的美好作品。他认为剪纸艺术和一文化中的生活与思想有非常大的关系。中国讲究阴阳协调,剪纸艺术就是利用实体与镂空符号巧妙地达到阴阳和谐的效果。而欧洲的剪纸文化虽然没有中国那么历史长久,但瑞士的黑色剪影式剪纸强烈的轮廓线中,蕴藏的是当地建筑与服饰上的线条感,色彩的对比则如同皑皑的冬景之中,形成剪影的姿态人物与动物。如果欧洲教堂的彩绘玻璃与剪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由一种神圣的光影交织而成;反过来说,融合着中国风水的观念,佈满舞动的窗花光影的窑洞,也宛若陕北居民的教堂。

自中国西北沙漠壮游归来之后,这位牧羊少年希望能继续在台湾流浪,以尝试各种艺术形式,并寻找到最接近自己纯粹艺术创作理念的核心。

这一年,吴耿祯让自己进入另一种生态圈,加入了剧场的工作。虽同样是操纵空间,但剧场和建筑本质上非常不同,剧场更强调的是瞬间的光与影,如同剪纸。在隔年,他申请到朱铭美术馆驻馆,在这重回学生时代般专心创作状态的两个月间,他尝试将平面的剪纸艺术运用到立体的雕塑媒材上,探讨空间与空间的关係,完成以中国山水为灵感的木雕材质作品。用当代的方式去转化、表达出具有长久历史的传统民间艺术从此成为吴耿祯创作的轴心;当他运用压克力、摄影、录像等当代手法搭配剪纸时,述说的是关于纯粹的艺术创作这个概念,企图将艺术中最古老的核心以当代形式呈现。

“这些形式就像是许许多多的小行星围绕着我的核心在转动,当小行星运转的数量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可以述说位于中间的这个的巨大概念。”

温柔大男孩有着如老母亲的一双巧手

贴满了绷带的手指,紧紧扣在小巧的金属剪刀中;这双男性的手,有的却是如母亲般温暖的纹路。

他说之所以对水特别有感触,是因为从前家乡在台南盐水溪边,离盐水溪桥很近;离安平出海口很近;离鱼塭也很近。对溪流的回忆很丰富,对爷爷奶奶的感情也很深刻,上来台北念大学的时候,就做了很多与水、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的回忆有关的作品。

因为国中的时候父母亲就离异,和父母没有与爷爷奶奶来的亲密。吴耿祯一直想替奶奶拍照作一个纪录。塬本用轮椅推着行动不便的奶奶到家附近的溪边,但走到一半就放弃了,深怕一个不小心就让奶奶摔了跤。于是他思考着奶奶带给他的感觉,觉得老人家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厨房。于是孙子在厨房替奶奶拍了照,让红色的蝴蝶剪纸飞满整个冰箱与四周墙壁,而坐在中间的就是艺术家那慈祥的奶奶。这也是吴耿祯三部曲中首部曲的由来。

剪纸属于母性的代表。中国传统女性不只要下田耕作,还要煮饭养小孩,身分多重且具有无比的包容性。母亲要做窗帘、鞋子和衣服;除了剪纸还忙绣花,绣鞋垫、绣枕头。儘管都是穿在脚底、枕在头下,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仍被母性扎的紧紧实实的,如同中国的母爱表面朴素,却浓浓地藏在心底。吸引吴耿祯的是民间传统素人艺术的力量;他想的是将红色这个东方的代表性色彩发挥透彻。想像当阳光透过红通通的窗花洒进室内,那温柔的光线如同母亲的慈爱一般温暖,是一种永远的包容感。他说当他创作时,喜欢从大的架构开始着手,再思考如何加入其小的构想。结果,在吴耿祯大大小小的作品中,常是一个重要的空间中塞满了繁复的细节;这是他创作出的包容。

旅行是自己内心的田野

对吴耿祯来说,旅行是一种创作的途径,是自己内心的田野。

每个人背后的文化形塑着外国人眼中的你,当你无法被看见,你的文化不被认识时,这会是个甚么样的心境?浪迹在异国的每段时间,吴耿祯都能摄取其中的际遇与衝击为养分,持续创作出不同概念的作品。在法国巴黎驻村期间,他从与其他学习艺术的学生互动中,看见台湾人身处异国的渺小和边缘化。他将纸钞──另一种纸,作为创作的媒材。纸钞除了是日常必需物品之外,也是国家权力的象徵,他利用剪纸的手法操作出政治性,将红色百元纸钞上国父眼睛的镂空,保留毛泽东睁大的双眼,如此形成强烈的对比,也道出了台湾艺术家、留学生在国际上的无奈。

今年春天,吴耿祯的作品在LV艺文空间中展出,并获得首奖。他运用原本单色平面的素材,完美的与空间结合。配合此展主题,他也将从前旅途中拍摄的动态与静态的影像剪辑,透过十八个萤幕放送。这些影像如同我们的记忆:错综、复杂地流动着。“车站:接纳太多永恆的错身,以致流浪没有终点。行道树:在我学会模仿你的时候,才开始学会爱城市。”在近期的作品之中,他则用活泼可爱的形式,呈现城市与地图的概念。似乎旅行流浪所带给他的能量是永远无穷的。

若没有生命中的一些贵人,或许吴耿祯就不会这么早定下的他创作之路。除了特别提到的高中国文老师与国中英文老师之外,他从一位姊姊手中得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还有一次,老师送给他一本《小王子》。大家都是在旅行途中找寻自己,吴耿祯也是一样。他曾说与林怀民老师的际遇对他影响非常大,林老师不只给与他机会,也在旅途中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2006年他参与到陕北的流浪者计画;2007年即决定认真的当个创作人。

犹如传统阴阳论之于剪纸;“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在访谈中,吴耿祯不断重复着的这句话,则像是中国哲学中的深沉思想。

在当代市场中逆游的传统艺术

“我思索着究竟该用甚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个已经看不到的东西?如何看待它的演变?”

1970年代,中国的剪纸艺术正急速地被侵蚀。五年前吴耿祯到陕北学习的是快要消失不见的艺术形式。不管距离政经中心有多遥远,资本主义仍是渗入各个角落。从前老大娘剪纸是出于生活的一种简单的乐趣,拥有朴实的造型和略带粗糙的美感;如有哪一件特别的美,是由于老大娘本身的特质与内在的艺术性,是她们j经历的岁月累积出来的。如今,当地中生代剪出来的东西与老大娘的创作非常不一样,逃离不出艺术商业化的框架。在产业化的操纵之下,剪纸被当成商品送到各地贩卖。外国观光客比较喜欢甚么样的精緻商品?他们希望看什么样的中国艺术?当不得不将销售量列入考量,塬本朴实的文化生命力就渐渐消失。

中国每个省份都有类似文化局的机构,当艺术作品交由一群并没有专业艺术知识的官员来处置,文化保存的取决成为一场如同文化大革命或是文化霸权的游戏。回过来看待台湾各县市的文化馆,积极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这当然是以好的方面去带动当地的文化,但是当商业化和资本化介入,所有创作的初衷就会受到影响。吴耿祯在陕北学习的不只是剪纸,还有对于传统艺术如何在当代市场中生存的问题。

“我觉得当艺术家真的是心脏要很强!随时都要面对三餐不济。”这句言谈之间的玩笑话,道出的却是无奈的现实状况。面对能一夕成名、同样也能在一夜之间遭到淘汰的台湾艺术市场,即使如吴耿祯这样出色的艺术家,仍会恐惧未来。画廊还是都以营利为导向,市场依旧变动快速,当代的艺术体制虽可较多地提供艺术家收入,但受其制约与侷限则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如同面对台湾的艺术教育,不只是单一的制度问题,集体意识的价值观与整体文化的脉络却也是难以改变的重要因素。思考究竟如何做对艺术工作者才是好的?如何让人们重新认识、解读传统剪纸艺术,吴耿祯从各方面去发展、尝试,从木材、摄影、到装置,但在艺术创作上他仍是觉得缺了很多东西,或许他仍会不断地旅行,在各种道路上寻找到属于自己艺术创作真正的核心。


 
 
[ 艺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艺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