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讯 » 活动预告 » 正文

立足黑土文化渊源 绘出藏区时代风貌——纪连彬访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9  浏览次数:317
纪连彬人物画作《寒江独钓图》 导语: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西部题材逐渐成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家关注的焦点。赵望云、石
 

 

纪连彬人物画作《寒江独钓图》

 

     导语: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西部题材逐渐成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家关注的焦点。赵望云、石鲁、叶浅予、黄胄等前辈大师纷纷前往西部旅行写生,汲取了丰厚的艺术营养,并在西部题材的开拓上成就了他们的艺术地位。在当代,西部题材已占据了中国国画创作的主要地位,艺术家们在这一题材上创作出了诸多感人的国画佳作。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黑龙江美协副主席纪连彬先生开创的“祥云系列”藏族人物画作。以极具文化内涵和视觉冲击力的黄、蓝色彩和厚重的笔墨语言,为我们呈现出了时代特征极强的当代国画人物新图式。

    记者:读您的画,大多以藏族人物为创作题材,布满沧桑的脸,背着孩子的妇女,在一片天高地远的背景中凸显着一种精神世界的虔诚向往,让人看了震撼和感动。许多人都评论您说:“一位远离西藏生活的画家,却将西藏人物描绘的如此鲜活,形神具备,真的很让人感动。”在您的创作中,对于西藏人物的描写有什么独特的表达内涵和精神世界的刻画?

    纪连彬:多年来我主要创作的题材方向是藏族题材,甘肃我去过多次,还办过个人画展。我对甘肃的藏区非常熟悉,1989年第一次去拉卜楞寺、桑科草原,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藏区的所见对我和我后来的绘画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一直还想再去藏区。藏族题材的创作我从1990年开始一直画到现在,主要是“祥云系列”还有一种是综合了藏区的高原、牦牛、人物、山水、草原配景等元素的一个系列。

    说到对西藏人物描写的内涵表达和精神世界的刻画当属“祥云系列”。这是一个主体性很强的系列画作,这个系列还不是纯粹的山水风景,主要是以藏民和祥云构成画面的主体,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系列画作。我所画的西藏人物画代表了我的绘画学术形象,也代表了我的绘画语言风格。我非常喜欢藏区,大多数藏区都在高原之上,那里的宗教、藏胞们的风俗以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融入在他们的生活中。所以我以藏族人物为主要创作对象的画作,通过人物形象和祥云构成画面,融合以雪山、草原、和具有藏传佛教符号的物象,有写实意象,同时又结合浪漫主义想象的方法,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将藏区人们离山、离天、云最近,顶天立地的状态体现在画作中,展现了藏区的人与大自然最淳朴的生存关系。

    这些画作,将人物放置于云山云海中形成组合,也有特殊的意义。祥云是中国传统的符号,有祈求幸福和平的吉祥寓意。我将这样的艺术符号,运用个人的方法,将人放在云端之上、融入祥云之中形成了我画作的个人艺术符号。在画面处理上,通过人和云之间的关系,将人的作用放大,体现人的精神、人的崇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就又回到了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我的“祥云系列”在语言形态上,是比较现代的中国人物画,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的绘画方法,借鉴了中国民间艺术,包括西藏民间艺术的元素。所以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我所画的人物还是具有一定探索性的现代中国画作品。以上所谈,就是我的创作中,对于西藏人物的描写独特的内涵表达和精神世界刻画的一些简单阐述。

    记者:在您的国画作品中人景交融,动静结合,虽已水墨为主但在色彩的运用上也非常独到。您能谈谈在色彩运用上的心得吗?

    纪连彬:传统的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在色彩上一直是以墨为主,色彩为辅的笔墨语言。墨色在中国画里被广泛运用,但是我认为到了藏区到了高原,就会发现藏区特有的几种色块在我们的画面上是不能没有的。我认为要画藏族题材就必须关注运用这几种色彩,单纯的传统的水墨在藏族题材的笔墨语言表达是不够的。

    首先蓝天、白云的纯净表达离不开色彩。在藏区尤其是西藏,是离天最近的地方,也是最纯净的地方。这种纯净不只是蓝天、白云的纯净,更是人心的纯净。所以用最纯粹的蓝和白要体现这种空间的纯洁,蓝和白的色彩就必须要出现在画面之上。

    其次是藏族宗教气息里的一些色彩,也就是藏传佛教里面尊崇的几种色彩。比如黄色,除了宗教的意味外,它还是高原之上阳光的代表,还有红色也是代表阳光的另一种色彩。所以我的画里除了黑白墨色之外,会出现如蓝、黄等传统中国画比较忌讳的颜色。假如抽离了这些色彩,我觉得在我的画里对藏族题材的表达上就不到位了,我认为这些色彩都是高原给我最深的感触。所以画面上就选择了黄和蓝作为主要色调并强化了它,其冲击力还是很强的。

    其实黄和蓝作为色彩本身,在我的画里也有它们本身的语言。一是藏族宗教的神圣的绘画语言表达,另外是对高原环境、人心最纯净的语言表达,它们是作为一种艺术符号存在于我的画面中的。所以我的画中色彩占了很大的比重,目的主要也是借助这样的色彩语言、艺术元素更好地体现画作形象的象征性,表达画作的时代特征,这也是我的画作区别于其他同道的一个主要方面。

    记者:之前谈到您的人物画创作在题材上大部分是以西藏地区人物为题材的。其实自上世纪以来,中国人物画的题材在地域上逐步倾向于西部,而西部题材也成就了许多大家。就您的创作实践而言,您能谈谈这种绘画题材在地域上倾向于西北地区的原因吗?

    纪连彬:我认为西部的自然地貌、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都是特别适合入画的。西部的苍凉厚重、空阔辽远、博大恢宏都是值得我们画家去深入挖掘的。就拿以西藏题材的关注来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直至今日,一直都是艺术家们包括画家、音乐家们关注的对象,甚至发展到了流行风的程度。我们知道,在现代所有的绘画里,画西部题材的成为主流;在音乐里也是这样,比如王洛宾的那些歌曲。这是一种文化现象,非常适合于人物情感的传达,它与自我玩味的小情小调有很大的区别,是一种大美精神的展现。这个题材博大厚重,是可以代表积极昂扬时代风貌的题材。就拿我的画作所关注的对象来说,藏族同胞的形象经历高原风雪、少氧的环境的砥砺,但仍然豪迈,生命力十分顽强。通过画作将这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与自然抗争又和谐相处的形象和状态表现在画作中,展现了人性真、善、美的天性,体现了人物的壮美和生命的美感,是时代精神的以绘画形式的表现。

    从我自身来说,我画的西部题材,主要是藏族人物。我画西藏题材,是以我个人的观点解读西藏,所表达的是我对西藏的人物、宗教的理解。是用西藏题材体现我的艺术观,体现我对自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从艺术的意义上来说,是我艺术审美的传达;从人生的意义上来看,是对生命的追求。所以我画西藏题材,重点在于人物而不在于风情,实际上是画自己,画自己的内心。这是我个人关注于西部藏族题材的原因。

    记者:您出生于东北的黑龙江,长期生活在那里。你觉得家乡对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纪连彬:我祖籍在山东,出生于哈尔滨,直到2005年调到国家画院之前的45年,我都生活在那里。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时期都在那里度过,包括我后来求学也是在东北的鲁迅艺术学院读的,家乡的土地养育了我,骨子里有家乡的文化气质。哈尔滨这座城市1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多民族聚集,多种文化碰撞的现实情况,比较开放。尤其是俄罗斯文化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影响,我从小生活的这个城市西方文化的痕迹到处可见。所以我从小接触的,影响我的美术作品都是西方的一些油画和版画作品,比如前苏联“巡回画派”列宾的一些油画作品,西画素描、造型写生等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传统的中国传统绘画对我的影响少一些,西方绘画的影响多一些。

    东北尤其是黑龙江相对来说比较开放,人们都比较率性、淳朴。一是因为我们是山东移民的后代,骨子里就有一种开拓性,有先祖“闯关东”的精神。所以我们黑龙江的现代画家中像老一代的于志学先生、贾平西先生,画油画的王广义等,还包括我在内一些画家中青年都具有拓性,创作不局限于黑龙江,将眼光放置于全国,将自己的艺术事业推向高峰。

    结语:25年前由于机缘巧合,纪连彬先生来到了甘南藏区,圣洁的哈达、烈烈的经幡,藏区纯净的蓝天白云,拉卜楞寺的大金殿,以及藏区淳朴的牧民,虔诚的僧侣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这些一直萦绕在他脑海里的印象,才促使他在这一绘画题材上潜心钻研、悉心耕耘,最终以此成就了他个性的国画艺术语言,开拓了中国画题材的广度和深度。在采访中他说道:“我在西藏题材上总有画不够、画不完的感觉,以后将继续在这个题材上继续创作下去。”由此可见,纪连彬先生藏族题材创作上的决心,我们也相信纪先生在未来藏族题材的开拓上,创作出更多展现西部文化精神,紧跟时代主题的国画艺术精品。(成功书画家网/神州诗书画报记者 冯宜玉 汪利利)

    纪连彬,1960年11月2日生于哈尔滨市。1978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2年毕业。1989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结业。曾任黑龙江省画院副院长、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人大常委。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青联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艺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艺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