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讯 » 艺术生活 » 正文

画艺人生 矢志不渝——杨群峰采访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26  浏览次数:361
杨群峰人物画作导语:今年九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杨群峰来兰参加
 

 

杨群峰人物画作

 

 
   导语:今年九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杨群峰来兰参加“茅台汉酱•甘肃敬信”当代书画名家华夏文明寻根敦煌行活动,并前往敦煌莫高窟、嘉峪关等地采风,河西走廊,千里戈壁、苍茫大气的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日本网记者就他艺术创作和此次来兰采风的一些情况又采访了他,在访谈中接着带你走进杨群峰的艺术人生。

    记者:杨老师,我知道您幼承家学,年少时便受到父亲的影响痴迷于绘画,走上了绘画的人生道路。是什么样的影响使您在这条路上走的如此坚定?

    杨群峰:对于绘画我受父亲的影响最大,达芬奇幼年画鸡蛋,父亲让我画茶壶,一天一个不重样,这样坚持了好几年画了几百个茶壶。父亲是花鸟画家,后专攻石榴,一生非常勤奋,每年都出门写生,没有间断过,一直是我人生的坐标。

    我学画冥冥之中都有关联,十几岁时父亲让我临摹西方大师素描,这本书至今还留着。当时考学提倡苏联的方法,阴影、块面,比较容易出画面效果。考前班跟着时任山东艺术学院老师的王克举学习素描,也是提倡大师古典素描,找到感觉了,在学习班的时候,好多说我画的很像王克举。进入天津美院后,老师让我继续按照自己的方法画,出了不少精彩的素描作业,被学校作为优秀作业收藏。进入刘大为工作室后,提倡画精细素描,脱离光影,画物体本质,其实就是古典大师素描,一路走下来,对我今天的写意人物画打下扎实基础。

    我大学毕业之后下海十几年,但内心始终认为自己是个画家而非商人。2006年恰逢经济危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机会,让我坚定的重拾画笔。人生就是这样有意思,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所谓四十不惑,是说做人做事的道理不变,确定人生的目标,不再怀疑。四十几年,生活赋予我很多感悟,想把这些感悟通过画笔表达出来,是对之前的总结也是延续。

    记者:近年来,您将创作的方向放在以藏族人物为主题的绘画创作上,画了大量的作品。您能具体谈谈您在这个题材创作上的一些情况吗?

    杨群峰:到了藏区,你会惊讶!如此高的海拔,牛羊肉都煮不熟,高原反应接踵而至,但是哪里的人们又如此坚强,对信仰又如此执着。也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相对内地,藏区是一片净土,藏区的人们脸上都挂着整体划一的高原红,放在不同质地的脸上。或眼神纯净的小孩,或像山一样的男子,或眼中浑浊却又虔诚的老人,或祭祀活动中的巫师,那些空达的眼神好像能掌控天地。其实现在的藏区已经非常现代化了,如果你不去藏民朋友家里不知道会有转着经幡打手机的老者,他们的帐篷里也会有卫星电视、汽车、电器、网络。

    相比傣族、维族藏胞又更具特色,这也是众多人物画家喜欢藏族题材的原因吧。有人一看到我的创作,第一句话:又是西藏题材,但我会坚定地走下去,画西藏的画家很多,题材重复不等于感受重复,技巧重复,关键是画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面貌,我喜欢藏区,我喜欢藏民族,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那里的空气,那里的酥油味道都深深的感动着我、感染着我,我努力把这种感动再通过我的作品传达给观众,这就是我想做的。最近我又集中画了一批关于藏族题材的创作,他们举手投足都是主角,我在国家级展览上的作品题材有很多是藏族人物。

    记者:写意人物画发展到了今天,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所谓“笔墨当随时代”,你觉得作为以写意人物创作为主的画家如何在当代语境下更好的诠释这个艺术形式?

    杨群峰:文明发展至此,在中国东西方文化也交汇、碰撞了几百年,人物画发展到今天也是百花齐放了。鉴于这样的环境,可以说我们这代人物画家是幸运的,大家在这个题材的开拓与创新也是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风貌。

    有人也在尝试各种方法“制作”国画,画面肌理繁复,煞是好看,但是摒弃传统是不科学的,没有扎实的造型功底更不可取。我认为,笔墨、线条的传统功力,是最具东方神韵的独特绘画语言,来不得一点儿马虎、偷懒。我想这种积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谓“力透纸背”、“力能扛鼎”,说的便是线条的内在功力,在笔走龙蛇间显示出遒劲的风骨及深刻的意趣。写意画用笔强调书写性,长短、粗细、浓淡、干湿,变化万千,紧抓物质最本质最稳定不变的特征。

    从水墨的角度来看,墨色与线条如影随形,有了水,墨就活了,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浓淡、干湿。用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焦墨法等。在这里,首先你要走进去,在不断的研习中,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笔墨。在学习中老师总在强调要注意笔墨,什么是笔墨?用线即用笔,笔为墨先,无线则墨无骨。坚守传统,融会贯通,适合的拿过来,丰富中国画的艺术语言。我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这是当下每一个画家的艺术责任。

   记者:您能谈谈前不久来到甘肃采风的收获和感受吗?

    杨群峰:这次兰州成功美术馆组织的活动很有意义,给画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文化平台。我也感受到现在的企业家越来越重视文化艺术产业,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画家的艺术创作离不开文化企业的参与,企业在文化发展和传承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这是一种双赢。也祝愿成功美术馆能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这些年转了很多地方,青海、甘南、西藏、江西、云南等等,每次去的感受都不同,相对于内地城市来说,没有那样的面孔,那样的蓝天,那样的雪山,那样的公路,那样的荒野,那样的色彩。对于世事麻木的现代人来说,这些总能触动你的内心,久久不散。

    敦煌之旅,朝圣之旅,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的,不去总觉得会是终生遗憾,到了莫高窟,整个石窟4.5万平方米,很壮观,有些激动,导游带着整个过程1个多小时,10个石窟,铝合金的小门,就是一个个漆黑的洞,壁画全部用玻璃罩起来,只有导游手里有手电,时间长了还会二氧化碳超标等等,艺术品变成只可远观不可亲近,当时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结语:杨群峰生于东岳泰山脚下墨香之家,自幼耳濡目染,挚爱丹青。古人云:“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从父亲手中接过毛笔一支,清水一钵,砚台一方,宣纸一尺,中国绘画的精髓衍生出他笔墨书香的灿烂人生。
 
 
[ 艺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艺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