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朵云轩庆祝创建一百周年,徐邦达来沪参观藏品大展,时任朵云轩总经理的祝君波全程陪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来过朵云轩,时隔十多年,他已近九十高龄,还清楚地指出每张画有什么标记,连墨点也分毫不差。”
徐邦达的记忆力同样给其关门弟子徐涵明留下深刻印象,“前两年,有人拿了张元代《人马图》来,老师一眼就说是假的,对方不信。老师立刻让我去取画册来,书在书架第几排、第几格,甚至画印在书的第几页,他记得清清楚楚。”艺术品鉴定从冷门学科变成显学,“金缕玉衣”、“汉代玉凳”一系列争议,让一些鉴定专家背上了“砖家”名号。作为中国鉴定界的泰山北斗,徐邦达始终不说违心话、含糊话。资深收藏家陆忠曾在上海接待过徐邦达,亲眼目睹鉴定过程,“他的口头禅是‘一望而知’,还爱说两句话——真的,确定无疑;假的,毫无疑问。”徐邦达先后在青岛博物馆、云南博物馆未处理文物中发现唐代怀素《食鱼帖》和元代黄公望《雪夜访戴图》。手卷、册页、立轴,有时无需打开,徐邦达就能一眼辨别真伪,业界送上“徐半尺”绰号。
“半尺”修为绝非一日之功,“不少鉴定家凭感觉、凭长期的艺术实践,老师一定会不停翻书、考证,从风格、笔法到藏家来源,都要逐条考据,绝不凭空下结论。有时候遇到他解放前看过的画,时隔几十年,他还会翻箱倒柜把过去的笔记找出来对照。”上世纪八十年代,宋代张先《十咏图》、清代石涛的《高呼与可》、晋朝索靖《出师颂》等一批重量级文物现身拍卖市场,徐邦达全力奔走,最终国家出专款回购这些名作,成为故宫(微博)博物院镇馆之宝。
1983年,国家文物局组织成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徐邦达与启功、谢稚柳、刘九庵等人历时8年,鉴定8万余件中国古代书画,编著《中国古代书画目录》,成为业界权威宝典。书画家、鉴定家劳继雄回忆自己刚到鉴定组的情形,“徐老师喜欢拿古画考我们这些年轻人。如果回答正确,他会喜形于色,赞不绝口。而且他不只看答案对错,还要看你的悟性,在微笑中观察你。” 在北京工作生活六十多个年头,其实,徐邦达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他出生于上海,曾拜近代海派书画大家吴湖帆为师。几十年过去了,徐邦达乡音未改。陆忠回忆,“徐老回上海,会嘱咐我们预订上海老饭店的秃肺。大家都奇怪这是什么,他很笃定地说,解放前要预订,现在肯定也要,原来那是青鱼肝做成的上海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