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之视为一个城市的文化与艺术的时代故事,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就在上世纪之交,它已经确确实实发生在纽约和诸如芝加哥和克利夫兰这些著名的文化中心城市里。艺术西移,我们搭了趟末班车。” LACMA的总监迈克尔·高凡(Michael Govan)称赞道。而这种称赞,从太平洋标准时间展开展至今,一直没有停过。这次的项目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洛杉矶乃至美国西岸的直线感受,原来,这里不单单是阳光与海滩,原来这里,有着丰富的艺术文化。
洛杉矶的艺术一直存在,只是,也许是天时地利不对,也许是人和不佳,就像保罗·席梅尔(Paul Schimmel)所说的,他们很多年前做沃霍尔的展览的时候,虽然他们与城市合作了,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所希望的那种文化旅游的共鸣。现在,很显然太平洋标准时间展(下称PST)做到了,而且很成功。保罗甚至还在期望它可以成功地转变这里的文化旅游模式。
新的市场
当经济危机频繁地出现时,艺术市场每隔一段时间就受到一些打击,甚至重击,而在这种大环境之下,美国西岸,尤其是洛杉矶却呈现出一派逆流之势,不断取得艺术界里面的瞩目成绩。既有艺术迈阿密、巴塞尔迈阿密海滩、洛杉矶艺博会,现在还出现了这个历史半年的盛大艺术项目,所有这些,昭显着美国西岸不断上升的艺术地位以及其已成为了越来越举足轻重的艺术市场。全球的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经销商都越来越看重这块新兴的市场,从学术机构、学术展览、艺术活动到各种艺术场馆,都如雨后春笋般在这里争先恐后地出现。
例如“For YourArt”洛杉矶艺术创立者贝缇娜·可列克(Bettina Korek)就说有两个艺术中心即将开幕,东京宫的总监也宣布明年将在此开一个当代艺术中心,而LACMA会与动作图像科学艺术学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联手建立电影博物馆,并在三年内亮相。
西岸艺术来势汹汹,那是因为他们众志成城。而PST可以说是这些努力的里程碑。里面所作的展览将只会出现在南加州,不会作巡回展览,这样既是对自身艺术的明确定位,同时也是对自身市场的深谋远虑,如果你想了解这里的艺术,你就要来到阳光灿烂的西岸。PST是西岸艺术市场的登基仪式,这里正式成为一个艺术国际舞台。
艺术家身份转变
一些生活在洛杉矶的人改变了对本土艺术史的概念,由于长时间生活在纽约的艺术氛围之下,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艺术也很非凡。洛杉矶的艺术是南加州的另一个身份标识,一个除了娱乐之外更有文化内涵的标识。“现在洛杉矶比纽约有活力多了。”不少艺术机构的负责人都这么表示。当然,成为一个艺术之都对洛杉矶人来说,可以说是种挑战行为,不知道洛杉矶艺术家是否准备好了?
改写艺术史
基于PST的贡献,它引起了关于美术史研究上的转变以及在撰写教学美术史时的困难定位。如果大学的教授在重新回顾、出版新版著作的时候,考虑到出现在这个展览中的艺术和洛杉矶艺术家应该在艺术史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话,那么艺术史——至少美国战后艺术史,将要改写。现在的版本只是提到这里的战后艺术发展与世界艺术的差异性,书上会提到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朱迪丝·巴卡(Judith Baca)以及詹姆斯·卢娜(James Luna),但是却完全没有提到在这个展览中策展人认为是部分顶梁柱的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埃德·卢查(Ed Ruscha)或者是罗伯特·欧文(Robert Irwin),而这些人,现在都被艺术史家们所关注,准备载入史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