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戴撒里谈到他在CalArts任教期间与学生合开的画廊“A402”(即教室的编码)如何成为许多后来成名的纽约和欧洲艺术家最初的展览平台。洛杉矶都市结构代表性的高速公路和无穷的格状交错道路,也转化到如若夏(Ed Ruscha)等艺术家的创作中。该都市发达的各式轻工业也为艺术家提供特有的素材和工业技术,其中尤以航空器和汽车工业最盛。本专题的重点艺术家之一:伯顿(Chris Burden)自1970年代以来即经常援用这类工业器物,而他让肉身和金属(包括以子弹射击)产生对峙或紧张的各类表演象征了随机的暴力,洛城正是他的背景。
而以艺术家麦卡锡(Paul McCarthy)的说法,洛城“就是令人感到诡异”,而他创作的乖张的情境喜剧(sitcom)录像作品,则绝佳地体现好莱坞所在的这座城市裡,艺术创作和商业电影工业之间相互对话、甚至结合的关係。本专题也特辟专文,爬梳洛城丰富的另类影像创作渊源,从世纪初的葛里菲斯(Griffith)到1940年代的曼。雷(Man Ray)和黛伦(Maya Deren)、1960年代的沃荷(Andy Warhol)以至于抽象视觉音乐代表的费辛格(Oskar Fischinger)等人迥异、多元且影响深远的影像实验,均曾在这个巨型实验室里生发。
该期刊物的常设单元中,“逝者”(Passages)聚焦在上个世纪最重要的艺评人之一:史坦伯格(Leo Steinberg, 1920-2011);“电影”单元再度谈论该刊物频繁评论的电影作者冯。提尔(Lars von Trier),焦点为新片《忧郁》(Melancholia),影评人陶宾(Amy Taubin)视之为一部向德国浪漫主义遥遥致意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