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希什金(左)和德米特里·贝科夫在2011年大书奖颁奖典礼上
作者:王胡
50岁的作家米哈伊尔·希什金(Михаил Шишкин)日前以其书信体小说《信书》(Письмовник)获颁第六届俄国大书奖(Большая книга),并获巨额奖金30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62万元)。
《信书》的封面上盖着中国邮戳,贴着清朝邮票。
小说情节乍看简单。主人公是一对初恋情人——弗拉基米尔(沃弗卡)和亚历山德拉(萨什卡)。小伙子上了战场,姑娘留在家乡,过着平静的生活。两人通信,无所不谈:童年、家人、生活琐事、喜悦与忧伤……不,不会这么简单。
萨什卡刚从医学院毕业,到妇产科上班。她说,爱上那兵哥哥之后,她才有了生命。沃弗卡的部队是八国联军的一部分,正在开向北京,镇压义和团。他在信里写到战争的残酷和伤兵的痛苦。然后他也要死了,信仍然源源不断。萨什卡还在不停地写信,即使兵哥哥真的死了,也不肯停笔。她写自己的婚姻、她死掉的孩子、她亲手埋葬的父母。
1961年,希什金生于莫斯科,在莫斯科教育学院学习英语和德语,毕业后扫街、修路,后从事翻译工作,1993年在《旗帜》杂志发表短篇小说,从此进入文坛,两年后迁居瑞士苏黎世。
大书奖创办于2006年,得到寡头和大亨赞助,号称是奖金额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全世界第二大书奖——创办当年,头奖的300万卢布可抵人民币约90万元,如今已贬值到62万元。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作家也将各得150万和100万卢布。
今年的大书奖得主全是名家。弗拉基米尔·索罗金以《暴风雪》(Метель)获得了二等奖,小说写了一个医生赶去玻利维亚救援血热病人的故事以及一名汽车司机在俄国永不停止的暴风雪中跋涉的故事。
三等奖颁给了德米特里·贝科夫的《奥斯特罗莫夫,或魔法师的学徒》(Остромов, или Ученик чародея),书中描写了1920年代俄国的最后一批共济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