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讯 » 艺术岭南 » 正文

东莞民俗文化符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5-12  浏览次数:968
东莞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随着东莞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民俗文化已失去其生存的土壤,正逐渐消亡,木鱼歌的逐
       东莞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随着东莞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民俗文化已失去其生存的土壤,正逐渐消亡,木鱼歌的逐渐消亡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证。但一些民俗文化,在时代转型的背景下,不断整合,进行大胆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东莞城市的一张名片,如东坑卖身节、东莞水乡镇区的龙舟节、樟木头的麒麟舞。

       民俗文化是东莞文化的根底,是东莞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这些符号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向人们传递着东莞民俗文化的信息,是人们认识的表征,有着隐性或显性的意义,这些符号中展现的是一幅幅直观、具体、形象的民俗图像。这些符号对人们的认知来说具有明显的区分性,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明的图像,是区别于其他地方文化的标志。在此,笔者试图把东莞现存的民俗文化分解成标识性的符号,从风俗、信仰、工艺等方面简单地向人们传递东莞民俗文化符号指向,希望有助于人们了解东莞民俗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形成对东莞民俗文化的整体认识。
东莞为广府人与客家人聚居之地,以广府人为主,客家人分散各镇区,其中清溪、樟木头、塘厦等镇以客家人为主。在语言方面,有东莞话和客家话。东莞话与广州话有相近的地方,但又有很大的不同,初听东莞话的人大都觉得很难听懂,东莞的木鱼歌就是用纯正东莞话所唱。东莞各镇区甚至相邻村落的语言发音也有很大不同,这也是东莞语音的一大特色。
在民间美术工艺方面,最著名的是千角灯,堪称东莞民间艺术品一绝。千角灯是一盏缀有“千只角,千盏灯”的大灯,挂有24条据说是传自宋代皇姑手制,上绘有花卉及人物图案的灯带。相传为宋朝皇族赵氏家人制作,每十年制作一新灯,其纸扎工艺并无图纸,也无样本留传,只由师傅口传身授。可惜的是这24条精美的灯带1976年毁于“文革”。文革之后,千角灯这一民间绝艺似乎淹没在历史的烟海中,再也没人提起。
 
       2004年初,东莞市莞城区人民政府为了重现千角灯这一民间工艺瑰宝,邀请原莞城工艺厂87岁的张佛和84岁的尹全制老艺人制作千角灯,经过八个多月的艰苦制作,终于制作出一个宽3.5米,高4.5米的千角灯,并于2004年9月在人民公园博物图书馆对外展出。在2005中国沈阳国际新春灯会上,千角灯喜获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部门设立的山花奖金奖第一名,以及“中华第一灯”的美誉。
千角灯还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若不出意外,将成为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千角灯这一民间绝艺中,可以看出东莞人好灯,灯彩是东莞的传统习俗:生孩子正月“开灯”要挂“五子连灯”,端午节要放荷花灯,中秋八月十五家里要挂灯笼……总之,开张入伙要挂灯笼,祭祀祖先宗祠里要挂灯笼,千角灯就是地道的宗祠里挂的灯。灯笼,和东莞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灯笼也逐渐淡离人们的生活,除在开灯、祭祖等重要日子用传统灯笼外,其他时节的特色灯笼已少见,灯笼的样式也少了很多,工艺也相对粗糙、简单。如今在市面上见到的都是千篇一律小灯笼和自动闪光、唱歌的灯笼,少了一种传统的亲切感。笔者去年中秋期间在潢涌村还见到工艺较精美的手工灯笼。今人民公园内的东莞博物图书馆还展示着各种动物形状的中秋灯笼图片,让人叹为观止。

       茶园公仔(也称茶山公仔)是茶山的特产,属泥塑工艺品。注重前面雕绘,后面几乎是平板,故有“茶山公仔瞻前不瞻后”之说,其人物多取自民间传说,如刘、关、张、赵四兄弟。茶园公仔主要是在添丁开灯时用,除放在孩子房中外,在祠堂、家内的祖宗神台上,必须各放一套,取人丁兴旺之兆。今在南社村历史风俗博物馆也可以一睹茶园公仔容貌。
在民间表演方面,龙舟竞渡、麒麟舞正以其独特魅力成为东莞的城市名片。每年的端午龙舟竞渡已成为东莞最隆重的民间节日,在中堂、道滘、麻涌、石龙、万江等镇区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龙舟赛事,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成为东莞民俗的亮丽风景线。东莞龙舟体现所体现的精神风貌正是东莞精神的代表。在龙舟制造方面,中堂镇的龙舟制造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存有马沥、斗朗、向东三家造船厂。

       麒麟舞是东莞客家民间艺术,樟木头镇2003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艺——麒麟之乡”。樟木头伴随着它独具特色的麒麟舞,开创了地方特色文化品牌,“舞”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麒麟舞已成为东莞客家文化的标志。
木鱼歌是东莞的地方特色的音乐,曾盛极一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到处可闻木鱼歌声,但改革开放后,曾经街头巷尾到处可闻的音乐已变成袅袅之音。木鱼歌可分为雅唱和俗唱,雅唱须有三弦伴奏,俗唱就是以单一的音调读歌。今天,雅唱者除道滘镇的棠叔外,已无第二人。而俗唱在老一辈人中仍有许多人会唱,木鱼歌在民间顽强、无奈地生存着。(有关木鱼歌的资料详见杨宝霖先生《东莞木鱼歌初探》)

       道滘镇是曲艺之乡,2000年5月道滘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光荣称号。道滘镇的粤晖园被称为全国最大的私家园林,集岭南民俗风情、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戏曲艺术、珍藏艺术于一体。

       饮食风俗方面,东莞有许多地方特色的食品,如糖不甩、濑粉、道滘粽、道滘粥、厚街腊肠、龙舟饭、荔枝、麻涌香蕉、虎门麻虾、烧猪、砵仔糕、年糕、松糕、糖水等,鹅是东莞人较喜爱的食品,如大岭山的烧鹅、桥头镇的豉油焗鹅、厚街的烧鹅濑粉等。各个镇都有其特色的美食和饮食习俗。东莞的传统婚宴寿筵,多以九大簋为菜色,传统的宴席一般在祠堂举行,各个宗族都有其固定菜式。宗族成员共聚一堂,体现浓郁乡情。

       东莞还建立东莞饮食风俗博物馆、糕点博物馆等民营博物馆展现东莞的饮食民俗风情。
建筑方面,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可园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茶山南社村是珠三角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村落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此外,中堂潢涌村、石排镇塘尾村、寮步横坑村、桥头迳联村都是有名的古村落,这些村落对研究东莞历史文化极有价值。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金鳌洲塔座落于万江金鳌洲,至今吸引着许多中外游人前去观赏,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迎恩门城楼历来是东莞古城的象征,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坐标。
东莞现保存着不下千间祠堂,祠堂遍布于东莞各个村落,著名的有潢涌黎氏大宗祠,建于南宋乾道年间,是珠三角地区最早的祠堂之一。一些祠堂每年都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有些祠堂如今还承担着喜宴的功能。祠堂文化对东莞人精神、价值观念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值得深入探究。现在许多祠堂作为老人活动中心使用。
  
      东莞的广场也是东莞的城市的标志,是现代化的民俗符号,其历史并不长,在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除每个镇必有广场外,许多村也建有广场,广场成为新时代人们的休闲娱乐场所。新建的市中心广场更成为东莞的标志性建筑。东莞正兴起建广场、博物馆、图书馆的等文化设施的热潮。享受新的文化设施成为新时代东莞民俗的显著特征。
节日庆典方面,东坑卖身节被评为东莞第一节;桥头日借莲花节的气势正逐渐提升;横沥的荔枝节正显风华;每年端午各水乡镇区的龙舟赛事更是热闹;常平镇的文艺巡游……每个镇都有其特色文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东莞地方特色节日的明显特征,如今也向着“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方向发展。

       东莞人非常重视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并且有自己的特色风俗,具有浓郁乡土气息。
东莞传统婚俗中跨火盘、哭嫁歌、铺床歌、洗和顺水等习俗也保存下来,与现代的婚纱摄影、酒楼摆宴结合奏响时代和谐的乐章。

       民间信仰方面,东莞的神灵信仰非常普遍,在城市化的进程的今天,还留存着大量的神庙,著名的有茶山东岳庙、企石黄大仙庙。单道滘镇区内就有大小神庙六十多间。许多家庭供奉多个神灵,如祖先、门神、土地、灶神、天官等,每逢初一、十五、春节、神灵诞期等重大日子都要举行祭拜。东莞人普遍信仰的神灵有祖先、北帝、观音、如来等,土地也是东莞普遍信仰的神灵,在村口,巷口、大树下随处可见土地庙。

      上面所列举的都是有代表性的活态的东莞民俗文化符号,这些符号既专注于有形的物质,更专注于无形的思想精神,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符号了解东莞人的精神观念。限于笔者的认知水平,不能一一详细列举。这些民俗符号对于东莞文化来说是城市化过程中乡土与怀旧、现代与传统的交接,有着其时代的意义,这些符号构成了当今东莞民俗文化的符号体系,我们不只把目光停留在符号本身,更要探究符号的意义,从这些直观的符号中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东莞民俗文化的真实性存在,形诸于真实性的体验,思考东莞民俗文化的定位和意义,形成文化认同感。
 
 
[ 艺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艺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