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讯 » 国际视野 » 正文

梵高没疯之前的作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27  浏览次数:413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患有精神分裂症。青年时期曾从事宗教活动,后转向绘画,以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开辟出一个艺术的新天地。)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患有精神分裂症。青年时期曾从事宗教活动,后转向绘画,以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开辟出一个艺术的新天地。)

梵高出生于一个基督教牧师的家庭。16岁时,他到古比尔美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以后又去伦敦分店工作。几年以后,由于痛苦的失恋和对职业的厌倦,梵高投身宗教,决心做一个福音传道者。

1897年,他25岁时来到比利时南部的博里纳日传教。在那里,几乎人人都做矿工谋生。他们冒着瓦斯中毒和爆炸等危险,挣扎在死亡线上。梵高怀着极大的同情心来到矿区,只见矿工们穿着破烂的衣服,满脸煤灰,浑身污黑,骨瘦如柴,肩狭背驼,不时有人发出阵阵的咳嗽声。几天以后,梵高就在一间简陋的席棚里开始了第一次宗教集会。他天天去看望那些身患重病的人,把自己的大半薪水用在为病人购买仪器和药物上。他甚至把床让出去,自己睡在地板上,村里的病人他全都护理过,每一间草棚他都送去过牛奶,面包。而自己呢,却由于缺吃少穿,得了热病,瘦得皮包骨头。上司以他超越牧师职责为名,禁止他继续讲道。梵高失去了“上帝”,他不得不离开这个生活了6个月的苦难深重的地方。

梵高贫困潦倒,到处流浪。这时,他阅读了莎士比亚、狄更斯、雨果的作品,并开始学画素描。1882年,他到海牙学习绘画, 比他小4岁的泰奥是一位画商,每月寄钱供梵高学画。梵高后来艺术上的成功,是与泰奥在物质上、精神上对他的帮助分不开的。

梵高没疯之前的作品

一次,梵高在小酒店遇到了憔悴不堪、被贫困损害了身心的女人西恩。西恩以洗衣为生,有时还得找个男人为她的5个孩子挣点吃的。她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孩子,这些孩子的父亲都是一些陌生人。梵高请西恩当模特儿。并收留了她。西恩以充满爱情的双手为梵高做饭、煮咖啡、铺床、打扫工作室,使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梵高多次为西恩画速写,对她身体的线条完全熟悉了,就画了一张正式的作品,这是一个生命精髓被榨干的妇人,画上题了米歇勒的话:“世上怎么会有一个如此孤独绝望的女人?”

但是,好景不长。梵高把泰奥寄来的生活费大部分用在请模特儿和买绘画材料上,经常身无分文,没有食物。西恩劝梵高把寄来的钱留作家用,而梵高坚持绘画第一。他和她只好痛苦地分手了。

梵高没疯之前的作品

1883年12月,梵高迁到纽南。在这里,他画了很多朴素的农村场景,画了农民、织工的肖像。1885年5月,梵高画了一幅《食土豆者》:幽暗的灯光,挖掘土地的手伸向盆里,去拿土豆。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劳动者深厚的感情。

1886年,梵高来到巴黎与泰奥同住。他在巴黎第一次看到印象派的绘画,大为震惊。泰奥把印象派的情况介绍给他,他们还一起参观了第一次印象派画展。印象派画家大都喜欢表现自然界的光和色,也表现现代都市的运动感。泰奥陪着梵高仔细地揣摩了所有的展品;莫奈的油画描绘了河水、天空、房屋、树木,捕捉了变幻的色、跳动的光,使他感到充满战栗的生命感。毕沙罗的作品表现大自然的欢腾之息。日本浮世给版画鲜明的大色块对比的装饰性色彩,使他一见倾心。灿烂的阳光,丰富的色调,给了梵高许多灵感。他到街头写生,到近郊写生。他力图画得很亮,但却丧失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感到苦恼,他要表现光明的世界。

1888年,梵高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那里碧蓝的天空中悬挂着眩目火球,大地仿佛被炽热的阳光点燃,显示出强烈的色彩。梵高欣喜若狂,创作激情燃烧着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就在这里诞生了。梵高发自内心地说:“画面里的色彩就是生活里的热情。”

梵高没疯之前的作品

梵高最著名的作品是1888年8月完成的《向日葵》。在这幅画中,黄色是太阳的象征。他还不止一次地描绘灼目的太阳。同年10月所作的《夕阳剪柳》中那欢快明亮的色彩,大放光芒的太阳,使观众的心和梵高的心一起跳动。这一时期,他还画了《普罗旺斯的果园》、《阿尔的收割季节》、《圣玛利的渔船》、《邮递员约瑟夫·鲁兰》等著名的作品。他几乎用原色来描绘,强烈的色彩对比一下子攫住了观众的心;短促而粗壮的笔触,形成一种节奏感。色彩犹如镶嵌在画面上的宝石,闪闪发光。梵高用心灵感受光明,由荷兰古典画法、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给予的灵感,在绘画艺术领域里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

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梵高还想在阿尔创立“友人之家”。他在巴黎时的画友高更来到阿尔,同他热烈讨论艺术问题,因意见不一致而争论起来。这时,梵高的精神分裂症已经很严重,他竟拿起刀片扑向高更。还有一次,梵高在阿尔的一个妓院认识了一个16岁小姑娘拉歇尔。拉歇尔天真调皮,她拧着梵高的耳朵说:“你来这儿,如果没钱,就把耳朵割下来送给我”。梵高果真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用毛巾把满脸是血的头包好,又用纸把耳朵包好,送给了拉歇尔。拉歇尔打开一看,吓得晕死过去。梵高被送进阿尔医院。住院期间,他画了病院、病室等奇丽的作品。因病情不好,又转到圣雷米精神病院。在这里,他画周围的一切,病院花园里的石凳、病友、窗口望得见的景色、鸢尾花、橄榄园以及远山和太阳,都是他绘画的题材。他特别喜欢画病院周围的侧柏。他说:“我感到奇怪,竟然没有人来画象我看到的侧柏,它线条很好,比例适当,是那样的优美,就像埃及的宫女一样。”只有绘画才是梵高最好的药物,艺术使他感到欣慰。泰奥把他接到巴黎,安排在离巴黎不远的奥维,请精神病专家迦歇医生为他治疗。迦歇是个美术爱好者,19世纪中叶许多的著名画家几乎都是他的朋友。迦歇出于对梵高艺术的热爱,免费为他治病。在他的细心照料下,梵高画了最后一批作品:《迦歇医生肖像》、《奥弗的教学》、《茅草房》、《葡萄园的房舍》、《多比尼的花园》、《麦田上的鸦群》等。这些画都有强烈的表现力,笔触赋予画面一种运动的旋律。这是他生命最后一刻放射出的光华。1890年7月27日,梵高旧病复发,他借一只手枪,对准胸膛扣动了扳机。29日清晨1时许,梵高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死,使泰奥的精神濒于崩溃。半年后,泰奥在乌得勒友逝世。泰奥的妻子把泰奥的尸体迁到奥弗,安葬在梵高墓旁。墓地上种满了象征梵高理想的向日葵。梵高死后,他的名声才传遍世界。他的绘画,像一颗燃烧的星星,给人间带来了奇异的光芒,促进了20世纪新的绘画思潮和流派的发展。1934年,美国著作家欧文·斯通出版了《渴望生活——梵高的艺术生涯》。这部作品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欢迎,译成80多种文字。1951年,日本首次在舞台上演了三好十郎描写梵高生平的戏剧《火一样的人》,使更多的人认识了梵高。梵高生前只卖过一幅画,而且售价极低。可是今天,梵高的画却价值连城。梵高并不追求金钱,正如欧文·斯通所说:“这些天文数字不会打动梵高的心,因为他对金钱是漠不关心的,他要的是了解生活,描绘生活。梵高的高尚心灵,体现在他一生呕心沥血创造出的非凡的作品中。看到这些作品,人们会感到心里燃起一把火,犹如窥视到梵高那深邃的眼睛射出炽热的光芒。

 
 
[ 艺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艺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