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在1941年画的蒋碧薇肖像作品
徐悲鸿作品
观点一:不给点教训怎么可能会觉醒? 观点二:市场近几年仍将保持畅旺
以徐悲鸿油画名义以7280万元成交的“徐悲鸿油画作品”近日被指为1983年中央美院研修班的课堂习作;各地艺术品被过度追捧演出一幕幕疯狂的闹剧,并被指责为有洗钱嫌疑;拍品场上天价成交最终无人付款领货的假买假卖传闻不时传出…… 有市场人士忧心忡忡,艺术品市场是不是要“穿仓”了?
然而刚刚结束的北京多场艺术品拍卖会上,价量齐涨,其势仍如虹。负面新闻频出,艺术品市场是否将面临巨大的崩塌危机?
正:老行家认为负面频出是“好事”
“这种种怪现象也不过是冰山的一角”,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收藏者告诉记者,“我们藏友之间听说这些消息后,都纷纷表示有大快人心之感”。“仓很可能就要穿了”,在古董行业三十多年的行家告诉记者,“我们并不认为出现负面新闻是坏事情,甚至有人拍手称好。”
她的理由是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日益膨胀,各种不好的风气充斥,令老行家们实在看不过眼:“以前古董行业内所不齿的东西因为经济效益却被承认了,曾经坚守道德或原则的人们也开始守不住了。如果市场不给点教训,怎么可能会觉醒?” 而更令外行人觉得望而生畏的是艺术品赝品肆虐的程度,“举个例子,清宫的玉玺也不过流失了几方而已,市场中竟然可以有数十方流通。这令人觉得可怕。”
该名行家认为,如果在市场价格还没那么高的时候,各种风气的“危害性”可能不大:“就算买假买错,也不过数千元数万元。现在单件拍品动辄卖出数千万元,市场动辄喊‘亿元时代’,买假买错的损失太惨重了。”
反:近现代书画价格暴涨后市担忧
广州市文物总店总经理曾波强认为,艺术品市场的负面新闻一直存在,最近集中爆发的确能为市场带来反思作用,一是令市场的检验作用更为权威可信,二是令权威的中介和平台更得到投资者的认可。但是他认为,决定市场向上走还是往下走的还是整个市场的诚信机制,诚信缺失包括了知假卖假、假拍假卖、不懂装懂。
另一方面,他对于价格暴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很担忧。“官窑和书画一年涨1~2倍,实在是一个可怕的事情”,尽管在行内摸爬滚打20余年,曾波强还是大叹:“价格被抬得太高了。”不过,他并不认为因此就可以确认市场流传的“天价都是假拍”的观点。
他表示,中国人的财富不可估量,资金实力没有问题;其次假拍一般不会选择最高价的拍品为对象,而是选择数百万元、一两千万元的拍品,“顶尖的拍品在众目睽睽之下容易被关注和揭穿。”
丑闻频出,市场真的会被压垮?曾波强认为,当代书画是一个比较令人担心的板块,近现代书画价格有点超乎想象,也令行家有所担忧;而古代书画和瓷杂因为历史性和稀缺性,看起来价格风险还不大。
艺术品市场成交价量未被动摇
然而,刚刚结束的多场北京大小拍卖会上,负面新闻似乎并未动摇成交的情况,嘉德四季6.81亿元成交,北京匡时夏拍2.55亿元成交。刚刚从北京参加完多场拍卖会的行家邝根明告诉记者:“负面的影响暂时未能见到,好东西还是难以买到,价格继续上涨。”他举例,赵少昂的斗方价格已经可达6万~7万元了。
不过,他认为市场的确潜藏了危机:“市场中的三角债甚至连环债在未来可能是个隐患。”这种三角债指的是与拍卖行关系较好的老买家或多或少都有拖欠成交款项的时候,这导致拍卖行无法及时将款项还给卖家;连环债即是多单拍卖交易(可能发生在不同拍卖行中)中一环扣一环的拖欠债务形成的连锁反应。
有市场人士认为,这种三角债和连环债看似是个体行为,但是在日益壮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下可能隐藏着一条危机重重的暗流,一旦有巨大的环节出现崩塌,有可能引发整个市场资金链的断裂。
“三角债”或影响市场?
不少市场人士均认为,连环债的存在是一个危害性不小的问题。“部分‘头脑发热’的买家在拍卖场上豪气大发,买了再说,但往往过后冷静下来,发现买贵了、不值了,就会以各种理由诸如认为是赝品而不提货不付款”,一名拍卖行人士向记者透露。记者询问了多个大小拍卖行,发现几乎每场拍卖会都存在不提货或拖欠款项的问题。
不过,曾波强认为,既然拍卖行发现这种问题,必然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要求所有买家都要交付保证金,或者把有“前科”的买家列入“黑名单”等手段。“哪个行业不存在‘三角债’?”曾波强说,这是生意场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三角债可以压垮一个行业,那所有行业都有垮掉的风险。
市场人士认为,负面新闻可能会影响市场信心,但是并不代表会令市场人士退却:“股民们在股市中屡屡损手烂脚,当市场好转,还是会继续入市。艺术品也一样,当市场有利可图,嗅觉灵敏的投资者一样会循着钱味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