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讯 » 活动预告 » 正文

简析清代篆刻浙派之艺术特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30  浏览次数:547
中国的篆刻起源于春秋时期,兴起于战国时期。秦汉篆刻极盛。从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是篆刻的发展期。其中隋唐大大拓展了印章的功能,宋元则有文人书画家参与印章创作,促使印章功用由凭信为主向艺术欣赏为主过渡。明以后,篆刻艺术进入高潮期。清代篆刻艺术大为兴盛。

中国的篆刻起源于春秋时期,兴起于战国时期。秦汉篆刻极盛。从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是篆刻的发展期。其中隋唐大大拓展了印章的功能,宋元则有文人书画家参与印章创作,促使印章功用由凭信为主向艺术欣赏为主过渡。明以后,篆刻艺术进入高潮期。清代篆刻艺术大为兴盛。

若要将我国篆刻艺术发展分期的话,那么第一个时期就是从明代的中叶到清初,这个时期篆刻表现多为实用性;第二个时期是从清初到清代中叶,此时篆刻家一方面想摆脱前期印人的风气,一方面则企图在印章中表现出个性及自觉意识。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篆刻两大重要流派:皖派和浙派。其中浙派以切刀碎石刻再表现秦汉印风韵,师承有绪,苍劲质朴,古拙浑厚,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 浙派篆刻简介

明末清初,篆刻领域正处在一番萧条景象中:吴门派苏宣、汪关、徽派朱简、程邃等篆刻大家都已去世,正处于篆刻史上的一段空挡期。这一时期的印风总的来说是卑靡守旧、缺少创新。丁敬与浙派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应运而生的。

广义的浙派,是以“西泠八家”为代表,生活在浙江区域,有着共同印风与师承关系的篆刻群体。狭义的“浙派”指由清乾隆时丁敬创立的篆刻流派,后来有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人称“西泠八家”,因时期不同,又可分为“西泠四家”和“西泠后四家“。

浙派在中国篆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篆刻由“工人之印”到“文人之印”的转变真正形成是在浙派。浙派创世人丁敬把 “士气”做为其印学思想的核心,也是整个浙派的所奉献的核心。有资料将浙派的“士气”概括为四个方面:其一,妙语。其二,优雅。其三,逸气。其四,心的艺术,而不是形的艺术。基于如此的篆刻风格,浙派在整个印学史上有着重大的贡献。

(二) 浙派篆刻代表人物及艺术风格

浙派篆刻属于文人篆刻,其篆刻作品表现出一个文人特有的审美和意蕴。对于浙派人物的社会阶层业界尚有争论,本文暂且不论,而就浙派艺术而言其体现出的人文印的风格特质则可以肯定。渊博的金石书画功底加之独特的篆刻表现手法和不断深入的篆刻文化表现使得浙派“西泠八家”在篆刻史上独树一帜,成为后人效仿和膜拜的对象。

下面本人就“西泠八家”的主要结合篆刻作品就人物的艺术风格做简单的认知归纳,因学识有限,稍有偏颇还望谅解。

1. 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 “西泠八家”之首。篆刻宗秦汉,又不囿成规,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独树一帜,开“浙派”之先河,为时所称。

丁敬在广泛吸取借鉴后最终孕育出变化,篆法、章法、刀法三方面都有自己独创性的建树。丁敬篆刻形式多样,仿汉印有细白文、满白文,有的以方圆笔相参,有的以直方笔出之,形式上虽有不同,但都能和谐地统一于一家印风中。丁敬重禅宗,其多方印章涉及禅宗义理,意蕴深刻。丁敬的篆刻有很强的金石感,且文雅生辣,可谓前无古人。

(图自《浙派始主丁敬篆刻艺术》)

2. 蒋仁   (1743-1795)号山堂,初名泰,字阶平。篆刻以丁敬为宗,苍劲中别饶逸致,得意之作,直可抗衡。篆刻非常佩服丁敬,师法其法,并能以拙朴见长,有所发展。于苍劲中甚得古意,别具天趣。所刻行书边款,得颜体书法之神,苍浑自然,别有韵致。平生性情耿介孤冷,不轻易为人奏刀落笔,故而流传作品不多。如“小蓬莱”“三摩”。                       

(图自《西泠八家的篆刻》)

3. 黄易(1744 -1802)字小松,号秋庵,又号秋影庵主。抚印为丁敬高弟,有出蓝之誉,与丁敬并称“丁黄”。黄易篆刻刚柔相济,方笔中求圆润。黄易对浙派印成熟的贡献最大,但在表现形式上也使浙派印逐渐走向程式化,使后人因陈相袭,难有突破。

(图\作者摄)

4. 奚冈(1746—1803)原名钢,字铁生、纯章,号萝龛、蝶野子,别号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擅篆刻,宗秦汉,师法丁敬,并有发展,风格清隽,为浙派印人之杰出者。

(图\作者摄)

5. 陈豫钟(1762-1806)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作钟豫。字浚仪,号秋堂。豫锺专宗丁敬,兼及秦汉。陈豫钟师法丁敬及秦汉印,篆刻工稳秀润,法度严谨,能于平中见巧变,与黄易相比,切刀意味不是十分明显,而多求汉印风韵,有自家面目。

6. 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胥溪渔隐、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黄易等人,印文笔画方折,雄健爽利,用刀大胆,自然随意,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陈鸿寿篆刻颇有深意,值得品味。             

(图\作者摄)

7. 赵之琛(1781-1860)字次闲,号献父,又号宝月山人,他的书室名为补罗迦室。篆刻初得陈豫钟传授,兼师黄易、奚冈、陈鸿寿。早年篆刻章法长方,用冲刀法,笔画如锯齿;后用切玉法,笔画纤细方折。边款以行楷书为之,笔画生辣细劲。晚年刀法和章法已趋程式化。在技巧上,可以说是集浙派之大成。

(图\作者摄)

8. 钱松(1818-1860)字叔盖,号耐青,晚号西郭(郭一作郊)外史。篆刻承浙派余序,淳厚浑朴,气势非凡,虽列“西泠八家”殿军,实乃溯汉追秦,推陈出新之巨擘。其刀法生辣,冲刀带削,线条极富变化,作品格调高古。如“胡鼻山人胡震之章”“字予曰恐”。

(图自《西泠八家的篆刻》)

(三) 浙派篆刻的影响

浙派在基古来之大成的基础上而自成风貌,主要复兴元明以来“印宗秦汉”模式,深化清初印人在刀法上的探索,运用短而碎的切刀,迟涩运行,使线条产生一种浑朴拙厚、雄健辛辣的质感,富有浓郁的金石气息。浙派的开派者丁敬运用汉印传统程式,吸收宋元明诸家职场,“以古为干,以法为根,以心为造,以理为程”,力图打破汉印局限,创造了平正方大雄健古意而刀法斑驳的风格,使篆刻的审美风格趋于多元化。

总的来说“西泠八家”各有特点。丁敬清刚朴茂,遒劲多姿,其他七人继承丁敬但都各有师法而自成一家。蒋仁以古秀胜;黄易以遒劲胜;奚冈以淡雅胜;陈豫钟以工致胜;陈鸿寿以雄健胜;赵之琛一娴熟胜;钱松以苍浑胜。如此多姿的篆刻风貌使得元代以后一直较为沉寂的浙江印坛重现恢复了生机。浙派篆刻也为篆刻史上光辉的一笔,为后人的篆刻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池长庆《布衣、市井、市民与篆刻——浙派篆刻家的“身份”考察》
2. 贾治安《简述篆刻发展历程》
3. 德安《“浙派”始祖——丁敬的篆刻艺术》
4. 阴胜国《赵之谦与晚清印学之变》
5. 朱良志《明清印学的南北宗问题》
6. 《赵之琛的几方印章》
7. 郑晟《在独特中构建神理意趣——浅谈陈鸿寿的篆刻艺术》
8. 朱琪《西泠八家伪印续考——故宫博物院等处所藏西泠八家印章辨伪》

(文:夏杪杪  责编:王琢如  www.artnet.cn

 
 
[ 艺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艺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